首页> 中文学位 >关中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分析及其优化方法研究①
【6h】

关中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分析及其优化方法研究①

代理获取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城镇化高速推进。在这过程中,传统乡村无论是外部面貌亦或是其中的村民生活均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传统村落中的人文景观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冰冷的柏油马路和白瓷片房;同时,传统乡村生活中最具活力的民俗活动也在逐渐消亡,有些侥幸存留,但也沦为一种旅游“道具”,以此聚客敛财。随着政府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的逐渐增强,社会各界宣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因此,如何逐步恢复和加强民俗活动在村落中的存在感,并将其在村落中的空间进一步优化,将成为建筑学界的研究重点。 民俗活动是非物质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形成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之中,又随着社会生活一代代地传承了下去。因此,在研究民俗活动所对应的空间时,不仅要关注其中涉及的空间要素,还必须关注与之关联的各类群体活动的内容和流程等。 论文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出发,首先对村落民俗活动空间研究的背景、意义、现状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基本的论述,并对新农村建设中民俗活动空间缺失的现状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次对关中传统民俗活动及其空间进行了类型的梳理,并根据不同的文化区位将关中分为西安府、东府、西府三个文化圈,在每个文化圈中分别选取一到两个传统村落实例,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村落中的民俗活动空间类别、以及民俗活动空间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分析。并对每个调研村落分别进行评价,总结出关中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根据上述关中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的现状和问题分析,总结出关中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优化的需求,并针对需求提出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的优化方法。进而通过韩城柳村古寨民俗旅游村的设计实践项目将上述优化方法落地,实际地说明如何形成有活力、有故事的村落民俗活动空间场所。 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研究的一点成果,为传统村落民俗活动空间的研究提供一定的补充,也为传统村落中的民俗活动空间设计提供一些借鉴。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