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业缘”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与民居形态研究——以博山地区为例
【6h】

“业缘”影响下的传统聚落与民居形态研究——以博山地区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社会背景

1.1.2 地域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传统民居与聚落研究

1.3.2 社会学领域相关聚落研究

1.3.3 山东民居与聚落研究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第2章 “业缘”聚落总体概述

2.1 传统聚落中的主要社会关系

2.1.1 血缘关系

2.1.2 地缘关系

2.1.3 业缘关系

2.2 业缘聚落的相关概念

2.2.1 基本概念

2.2.2 业缘聚落与城镇聚落的区别

2.3 业缘关系对传统聚落的影响

2.3.1 血缘、地缘关系淡化

2.3.2 行会、商会等商业组织建立

第3章 博山主要产业的历史演变及特征

3.1 主要产业的历史演变过程

3.1.1 陶瓷业的历史演变

3.1.2 琉璃业的历史演变

3.1.3 煤炭业的历史演变

3.2 主要产业运行机制

3.2.1 主要原料及分布范围

3.2.2 产业经营模式

3.2.3 生产分工细致

3.2.4 销售方式及范围

3.3 业缘影响下的社会构成及文化习俗

3.3.1 人口构成

3.3.2 经济构成

3.3.3 社会文化

3.3.4 祭祀活动

第4章 博山地区受“业缘”影响下的聚落布局及空间形态

4.1 “业缘”聚落选址

4.1.1 资源丰富

4.1.2 交通便利

4.2 “业缘”聚落构成要素

4.2.1 自然要素

4.2.2 人工要素

4.3 “业缘”聚落的空间分布格局

4.3.1 生产空间

4.3.2 居住空间

4.3.3 集市贸易空间

4.4 “业缘”聚落的空间形态

4.4.1 空间秩序

4.4.2 街巷肌理

4.5 业缘影响下的神缘空间

4.5.1 空间选址

4.5.2 群组式建筑

4.5.3 供奉主神

4.6 聚落间的相互关系

第5章 博山地区受“业缘”影响下的民居建筑形态

5.1 “业缘”影响下的建筑形态

5.1.1 建筑形制

5.1.2.平面形态

5.1.3 立面特点

5.1.4 结构体系

5.2 “业缘”影响下的建造材料

5.2.1 砖材

5.2.2 石材

5.2.3 木材

5.2.4 匣钵

5.3 “业缘”影响下的装饰艺术

第6章 “业缘’’聚落的保护与发展策略

6.1 “业缘”聚落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压力

6.1.1 聚落保护认识不足

6.1.2 聚落传统活力丧失

6.1.3 聚落建筑等级较低

6.2 “业缘”聚落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6.2.1 记录地区历史

6.2.2 延续地方文化

6.3 “业缘”聚落的保护发展策略

6.3.1 提高认识,纳入保护范围

6.3.2 修复完善,维持建筑原真性

6.3.3 活力复兴,开发商业旅游业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展开▼

摘要

中华文化被世人称赞,而承载无数华夏乡土文化的传统聚落却面临危机。传统聚落从诞生到发扬,记录着人们生活的各种点滴,聚落的衍生,诉说着聚落发展的历史。乡土建筑,因其受到本地气候特征、建材资源、生活习俗、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被赋予了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现今,我们通过传统聚落所呈现出的特质,逐本溯源,分析其发展脉络、演进过程,寻求主要影响因素,探索地区文化特质,总结聚落形态及建筑特点,以更好地保护、利用、沿袭乡土文化。
   受到中华民族传统农耕文化的影响,中国乡村社会中所存在的主要形态是以血缘为纽带的传统聚落,聚落封闭自持,宗族思想浓郁,过着自给自足的宁静生活。然而,另一种以业缘关系为主的聚落状态也留存于社会之中。业缘聚落是传统聚落趋于城镇化的一种聚落形态,有着自己的经营体系,商业业态较城镇聚落更为单一,是以一种或两种手工业形式作为主要产业而发展形成的。另外业缘聚落与周边聚落之间互为依托,相互之间进行贸易往来。
   博山地处鲁中南山区,是鲁中山地通达北方平原地区的门户之地,博山资源优渥,利用本土资源逐渐兴起了陶瓷、琉璃、煤炭三大支柱产业,使整个地区呈现商业活动繁荣,并衍生出许多以手工业为主要产业的业缘聚落。本文就以博山地区的业缘聚落为例,分析受到产业影响下的传统聚落及民居形态。文章通过对业缘聚落的概念及生长因素的分析,得出产业形态与聚落形态间的影响关系,并对聚落形态及民居形态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总结聚落历史、文化价值,提出自己对业缘聚落保护思考和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