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嵌入式SRAM的优化设计方法与测试技术研究
【6h】

嵌入式SRAM的优化设计方法与测试技术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 IC设计的现状及未来

1.2嵌入式SRAM在SOC设计中的地位和作用

1.2.1 SRAM是SOC中重要的IP

1.2.2嵌入式存储器分类

1.2.3嵌入式存储器的发展现状

1.3 SOC设计的关键技术

1.3.1 SOC基本概念

1.3.2 SOC设计的关键技术

1.3.3 SOC的发展趋势

1.4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内容安排

第二章SOC芯片测试技术

2.1测试的概念及意义

2.2芯片故障及其模型

2.3芯片测试分类

2.3.1固定故障测试

2.3.2时延测试

2.3.3 IDDQ测试

2.3.4模拟和混合信号电路测试

2.4可测性设计技术

2.4.1扫描链测试设计

2.4.2边界扫描测试设计

2.4.3 BIST测试设计

2.5 SOC芯片对测试的要求

2.6本章小结

第三章SRAM的高成品率优化设计

3.1存储器成品率的重要性

3.2 SRAM的故障模型

3.2.1嵌入式存储器的BIST技术

3.2.2典型的存储器功能故障模型

3.3嵌入式存储器测试算法分析

3.3.1 MBIST构成与工作原理

3.3.2常用的MBIST测试算法

3.4 MARCH算法综述

3.4.1 ATS和改进的ATS算法

3.4.2 March C算法

3.4.3 March C+算法

3.4.4 March C-算法

3.4.5 March-TB算法

3.5 SRAM的高成品率优化方法

3.5.1 SR SRAM

3.5.2冗余逻辑

3.5.3电熔丝盒

3.5.4计算最佳冗余逻辑及fuse数目

3.5.5引入成品率边界因子判定冗余逻辑的经济性

3.6本章小结

第四章SRAM的低功耗优化设计

4.1低功耗技术

4.1.1功耗估计技术

4.1.2动态功耗优化技术

4.1.3静态功耗优化技术

4.1.4低功耗处理器

4.1.5其他低功耗问题

4.2动态功耗估计方法

4.2.1动态功耗来源

4.2.2跳变功耗模型

4.3静态功耗估计方法

4.4 SRAM的低功耗优化设计

4.4.1关闭非工作状态模块的电源

4.4.2隔离逻辑

4.4.3门控时钟

4.4.4操作数隔离

4.5本章小结

第五章优化的SRAM在SOC中的应用

5.1 SOC总体构架

5.2验证方法

5.2.1验证的基本概念

5.2.2模拟验证方法

5.2.3形式验证方法

5.3 Onespin模型验证

5.4 ModelSim仿真验证

5.5 Pad控制逻辑设计

5.6综合处理与后端流程

5.6.1逻辑综合

5.6.2.ASIC后端流程的基本内容

5.6.3 SOC芯片综述

5.7本章小结

6.1 SOC测试面临的挑战

6.2 SOC芯片测试结构

6.2.1 SOC与SOB测试的区别

6.2.2测试环基本结构

6.2.3 IEEE P1500测试环结构简介

6.2.4内核测试语言

6.3 SOC测试访问机制

6.3.1直接测试访问

6.3.2核透明化TAM机制

6.3.3基于总线的测试访问

6.3.4 CAS-BUS测试访问机制

6.3.5测试调度问题

6.4 SOC可测性设计实例

6.4.1 SOC测试模式选择

6.4.2 SOC测试模式实现

6.5本章小结

第七章 SRAM的测试技术研究

7.1 SRAM的可测性设计技术

7.1.1 MBIST测试入口

7.1.2读E-fuse数据

7.1.3 MBIST测试结构

7.1.4 MBIST测试平台代码

7.2测试向量生成

7.2.1测试向量转换

7.2.2测试向量再仿真

7.3.1 SRAM的测试方法

7.3.2 SRAM的测试结果及分析

7.4本章小结

第八章结束语

8.1结论

8.2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攻读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和参加的科研项目

展开▼

摘要

嵌入式存储器是集成电路IC(Integrated Circiut)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片上系统SOC(System on Chip)中的数量和面积都在稳定地增加。嵌入式随机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通常是SOC中密度最大的模块之一,在制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缺陷,从而降低了SOC的成品率。降低嵌入式存储器的功耗可降低整个SOC的功耗。本文深入地研究了嵌入式静态随机存储器SRAM(Static RAM)的高成品率及低功耗优化方法,并讨论了嵌入式SRAM的测试技术。主要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如下: 1.论文首先分析了芯片制造过程中的缺陷类型,由此产生的电气性能的变化,抽象出了芯片故障模型。研究了芯片测试的分类问题和测试成本的计算。讨论了常用的可测性设计方法及SOC测试对测试人员和设计人员的挑战。 2.为了提高SOC的成品率,增加冗余逻辑来代替SRAM的错误单元,使用电熔丝盒E-fuse box(Electric-fuse box)保存错误单元的地址。只需执行一次存储器内建自测试MBIST(Memory Built-in Self Test),并将错误单元的地址永久保存在E-fuse box中,避免了每次上电均需MBIST测试以检测错误单元的地址,节省了测试时间。利用二项分布计算最大概率缺陷字数Km,并把Km设为存储器的缺陷字数,求出了最佳冗余逻辑及fuse数目。去掉了写SRAM时的MUX硬件选择,即数据同时写入SRAM的错误单元和冗余逻辑,当外部输入地址与E-fuse box中的错误单元地址匹配时,只有冗余逻辑中的数据被读出,大大节省了硬件资源。 3.讨论了常用的动态功耗和静态功耗优化技术,分析了静态功耗及动态功耗的估算方法。以前的功耗计算仅仅考虑正常功能模式下的功耗,随着SOC越来越复杂,测试模式下的功耗对总功耗的贡献越来越大,如何有效降低测试模式下的功耗已经成为低功耗设计的重要内容。本文提出了一种嵌入式SRAM的低功耗优化方法:增加隔离逻辑及电源开启/关闭状态以降低测试模式下的功耗。增加隔离逻辑使电路的悬空端强行进入低电压状态,子模块电路只有漏电流存在。引入多种测试模式,并引入子模块的概念。根据各种模式的实际需要将相应子模块的电源打开或关闭(Power on/off),降低了SOC的整体功耗。 4.增加冗余逻辑后存储器总体面积变大,每个晶圆上所能容纳的SOC芯片数目将会减少,从而影响集成电路的成品率。为了能更客观地反映成品率的变化,引入成品率边界因子B,并进一步确定了冗余逻辑经济性的边界是B=1。讨论了BIST的基本结构,着重讨论了IEEE P1500测试环结构及测试语言。分析了MBIST结构及常用的MBIST测试算法,详细地分析了March算法。 5.从实际项目出发,将优化的SRAM64K×32应用到SOC中,设计了SOC的总体构架,较详细地讨论了验证技术。重点介绍了利用Onespin工具进行模型检查的方法。在功能模式和各种测试模式下,数量有限的Pad如何进行复用以节省资源,在Pad控制逻辑设计中给出了实例。具有自检查功能的测试平台(Testbench)可以避免繁琐的人工检查,大大提高验证的效率。本文分析了嵌入式SRAM64K×32的可测性DFT(Design for Test)结构,基本时序以及Testbench代码;给出了使用TOPS工具进行测试向量转换(Pattern Conversion)的流程及相关脚本;讨论了用ModelSim进行测试向量再仿真(Pattern Resimulation)的C Shell脚本;用DC工具进行了逻辑综合,并用Astro工具设计了物理版图。 6.设计了整个SOC的测试结构,较详细地讨论了各种测试模式的实现方式。该SOC采用90nm CMOS工艺技术成功流片,芯片面积为5.6mm×5.6mm,功耗为1997mW。测试了一个直径为300毫米晶圆上的所有2061个SOC芯片,每个芯片包含一个优化的SRAM64K×32,并对SRAM64K×32的测试方法进行了讨论。论文最后给出了测试结果,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和分析。测试结果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