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硅铝固载TiO2的氮掺杂改性及光催化性能分析
【6h】

硅铝固载TiO2的氮掺杂改性及光催化性能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1 绪论

1.1 前言

1.2 TiO2结构及其对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1.2.1 TiO2的晶体结构

1.2.2 不同晶型TiO2对其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1.3 TiO2光催化机理

1.4 改善TiO2光催化活性的方法

1.4.1 离子掺杂

1.4.2 有机染料表面敏化

1.4.3 半导体复合

1.4.4 多孔材料负载TiO2

1.5 TiO2的制备方法

1.5.1 溶胶-凝胶法

1.5.2 水热法

1.6 选题依据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选题依据

1.6.2 主要研究内容

2 实验原料、仪器设备及材料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

2.2 实验仪器和设备

2.3 材料表征方法

2.3.1 DSC-TG分析

2.3.2 X射线衍射分析

2.3.3 N2吸附脱附测试分析

2.3.4 电子显微分析

2.3.5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2.3.6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

2.3.7 红外光谱分析

2.3.8 光催化性能测试

3 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制备硅铝固载TiO2多孔材料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Al

3.2.2 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制备TiO2-SiAl

3.2.3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铝钛胶

3.2.4 样品的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SiAl样品的相关性能分析

3.3.2 溶胶-凝胶法/水热法制备TiO2-SiAl样品的相关性能分析

3.3.3 溶胶凝胶法制备硅铝钛胶相关性能分析

3.4 小结

4 氮掺杂硅铝固载TiO2多孔材料的制备

4.1 引言

4.2 实验

4.2.1 N/TiO2-SiAl的制备

4.2.2 样品的表征

4.2.3 样品光催化活性评价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烧结温度对N/TiO2-SiAl结构的影响

4.3.2 烧结温度对N/TiO2-SiAl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4.3.3 氮掺杂对N/TiO2-SiAl结构的影响

4.3.4 氮掺杂对N/TiO2-SiAl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4.4 小结

5 水热法制备硅铝固载TiO2介孔分子筛

5.1 引言

5.2 实验

5.2.1 TiO2/MSA的制备

5.2.2 样品的表征

5.2.3 光催化降解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TiO2负载量对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3.2 烧结温度对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3.3 pH值对样品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声明

展开▼

摘要

二氧化钛是一种高效的光催化剂,在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意义重大,但是TiO2是宽禁带半导体,只有能量较高的紫外线才能将其激发,而占太阳光中绝大多数的可见光则不能够被有效利用。为了更好的利用太阳光和提高TiO2的光催化性能,一方面要使其光响应波长向可见光区移动,另一方面所制备的材料要容易回收利用且不造成二次污染。掺杂和固载是提高TiO2光催化性能和循环利用性能的两个主要途径,因此固载型TiO2催化剂近几年来一直是研究重点。
   本课题主要是采用无定形的硅铝氧体多孔材料来固载二氧化钛,在生成二氧化钛的同时将其固载到多孔硅铝骨架当中;以钛和硅的有机醇盐为反应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硅铝固载TiO2多孔材料(TiO2-SiAl),测试结果显示,这种方法制备的材料是无定形的非晶材料;调整合成工艺,在溶胶凝胶过程后进行水热反应,样品的结晶性能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合成的样品显示出较强的光催化活性;此外还以水玻璃、硫酸铝、硫酸钛等无机原料制备出硅铝钛胶,这种胶具有较强的吸潮吸湿性能,同时还具有一定光催化性能。
   以硅、铝和钛的无机盐为初始反应物,水热法制得了具有光催化活性的氮掺杂硅铝固载TiO2多孔材料(N/TiO2-SiAl)。通过XRD、FESEM、FTIR、UV-Vis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所得样品的物相结构及形貌进行了分析表征;以甲基橙为探针在模拟太阳光下考察样品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N/TiO2-SiAl为蜂窝状多孔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锐钛矿型TiO2以Si-O-Ti键的形式结合在无定形硅铝骨架当中,并且硅铝骨架的存在能够抑制锐钛矿向金红石相的转变;氮掺杂能够使TiO2的光响应范围向可见光区移动,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120min后对甲基橙的降解率达到90%以上,具有较高的光催化性能,重复使用4次后降解率依然在80%以上,具有较强的光催化循环使用性能。
   通过水热法还制备了一系列硅铝固载TiO2分子筛,通过现代分析测试手段对其进行了分析表征,发现制备的样品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规则的介孔结构,尺寸较小的TiO2纳米颗粒附着于孔壁表面,硅铝介孔结构包裹着纳米TiO2形成大孔骨架。随着Ti∶Si摩尔比的升高,TiO2纳米颗粒变多并且比较密集,同时介孔结构变得紊乱。样品的光催化活性主要是由材料的比表面积、吸附性能和TiO2含量所决定的,硅铝骨架较强的吸附性和TiO2的协同效应,使得样品在可见光下就可以催化降解污染物。研究还发现,随着烧结温度的增加,介孔结构变得紊乱,骨架收缩,TiO2纳米颗粒的存在能够增强介孔骨架的稳定性,使其在850℃的高温下不至于完全坍塌。另外合成过程中的pH值对样品的物相结构和催化性能有很大影响,酸性环境在促进锐钛矿相形成的同时还能够抑制杂质相的生长;随着合成过程中pH值的降低,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增强;氮元素掺杂和多孔材料较强的吸附性,这是样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催化活性增强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