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野生多孔菌不同菌株的遗传分析及桦褐孔菌的诱变育种
【6h】

野生多孔菌不同菌株的遗传分析及桦褐孔菌的诱变育种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前言

1 多孔菌简介

2 桦褐孔菌简介

2.1 桦褐孔菌的研究现状

2.2 形态学特征

2.3 生物学特征

2.4 有效成分

2.5 桦褐孔菌的药用价值

3 食药用菌诱变育种

4 同工酶技术及其在食药用菌上的应用

5 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食药用菌上的应用

第Ⅰ部分 野生多孔菌菌株的遗传分析

第一章 野生多孔菌拮抗试验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第二章 野生多孔菌酯酶同工酶标记

2.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

第三章 野生多孔菌ISSR分子标记

3.1 材料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

第四章 野生多孔菌液体发酵产物中糖和蛋白含量比较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第五章 野生多孔菌发酵产物中三萜含量比较

5.1 材料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3 讨论

第Ⅱ部分 桦褐孔菌物理诱变选育新菌株的研究

第六章 桦褐孔菌紫外诱变及60Co-γ辐射诱变

6.1 材料与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3 讨论

第七章 桦褐孔菌诱变菌株拮抗试验及酯酶同工酶检测

7.1 材料与方法

7.2 结果与分析

7.3 讨论

第八章 桦褐孔菌诱变菌株ISSR分子标记

8.1 材料与方法

8.2 结果与分析

8.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120个诱变菌株与菌株410相似系数表

附图1 24个野生多孔菌子实体照片

附图2 24个野生多孔菌菌丝体照片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了24个野生多孔菌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远近及24个菌株的液体发酵试验。本文还对桦褐孔菌410菌株进行了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并对挑取的菌落与原始菌株410进行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鉴定及ISSR分子标记以鉴定是否发生变异。
   野生多孔菌拮抗试验与酯酶同工酶试验结果显示:所有的野生种与桦褐孔菌410菌株之间有很明显的拮抗现象;野生多孔菌两两之间也有很强的拮抗现象。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共检测到6条酯酶同工酶条带,所有菌株与已确定桦褐孔菌菌株410之间相似系数在0.3333-1.0000之间。由酯酶同工酶电泳结果,对24个多孔菌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70水平上,划分为4个群。
   野生多孔菌ISSR分子标记结果:引物5,9,10对所有野生多孔菌共扩增出53条条带。两菌株间相似系数在0.3840-0.9423之间。在相似系数0.70水平上,划分为9个群。
   野生多孔菌液体发酵试验表明:菌株487和411发酵液中总糖含量最高。发酵醇沉物中411菌株总糖含量最高,达25.66%;醇溶物中,菌株457总糖含量最高,达到60.57%。醇沉物中蛋白含量菌株473最高,达到12.2%;菌株410醇溶物中蛋白含量最高,达到9.2%。醇溶物和菌球中三萜含量均是菌株457含量最高,分别为0.6459%和0.36%。
   对桦褐孔菌410菌株紫外诱变和60Co-γ射线辐射诱变的菌株进行检测。拮抗试验结果显示:诱变菌株与原始菌株410均无拮抗现象;酯酶同工酶聚类分析相似系数在0.625-1之间,在相似系数0.80水平上,划分为3个群。将酯酶同工酶与410相似系数不为1.0000的29个诱变菌株,进行ISSR分子标记,3个引物扩增出来的条带与410菌株完全相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