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电穿孔法转染乳铁素H基因的研究
【6h】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电穿孔法转染乳铁素H基因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1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研究进展

1.1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形态特征

1.2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

1.3 乳腺上皮细胞特异性分泌蛋白-酪蛋白

1.4 乳腺上皮细胞作为工程细胞的优越性及研究意义

2.电穿孔转基因的研究进展

2.1 电穿孔法的基本原理

2.2 细胞电穿孔方法表达抗茵肽的优点

3.乳铁素H的应用

3.1 乳铁素H的作用机理

3.2 乳铁素的生物学活性

3.3 乳铁素的纯化

3.4 乳铁素的应用

4 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4.1 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4.2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原理

4.3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4.4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存在的问题

4.5 转基因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的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生物学特性检测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结果

4.讨论

试验二 乳铁素H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结果

4.讨论

试验三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电穿孔法转染乳铁素H基因的研究

1 试验材料

2 试验方法

3 试验结果

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主要试剂

附录B 试验仪器

附录C 主要溶液配制方法

附录D 细胞冷冻和复苏方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试验通过建立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ovinemammaryepithelialcells,BMEC)分离培养体系,研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构建乳铁素H真核表达载体,提高转基因的效率;利用电穿孑乙转基因方法将乳铁素H(LactoferricinHuman,Lfcin-H)基因转入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获得转基因克隆牛供体细胞,对转染的细胞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为奶牛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究奠定基础,试验取得以下结果:
   1、通过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观察其生长特性,经传代纯化,绘制P5代细胞生长曲线,细胞可以稳定传代至15代保持未分化状态且染色体核型正常。
   2、采用RT-PCR方法从奶牛乳腺组织扩增同源重组引导序列左右臂HRDS1和HRDS2片段,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tPA上,构建乳铁素H真核表达载体pCAM,对重组质粒进行测序鉴定。
   3、分别采用500、700、900和1100V/cm和1、5、10、和15ms的参数组合,将线性化的带有新霉素抗性、卡那霉素抗性和绿色荧光蛋白三重筛选标记的乳铁素H乳腺特异表达载体pCAM电穿孔转入体外培养的P5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经800μg/mL(G418筛选1周,300μg/mLG418和10μg/mLGCV筛选1周后扩大培养2~3代,在场强700V/cm,脉冲时程5ms,DNA4μg,细胞密度106~107个/mL条件下,转染处于对数生长期的P5代细胞效果最佳,取部分筛选后的细胞进行PCR检测得到预期条带。
   本研究结果显示:获得了高纯度且增殖能力较强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传代15次后核型未发生改变;PCR克隆出奶牛乳腺组织HRDS1和HRDS2片段,重组阳性克隆测序鉴定证实目的片段已正确插入pEGFP-N3-tPA载体,构建了乳铁素H真核表达载体pCAM;转染后24~48h在荧光镜下检测各组均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表达,筛选后各组克隆形成数以700V/cm和5ms组最多,PCR检测得到了预期条带。

著录项

  • 作者

    刘玮;

  • 作者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

  • 授予单位 青岛农业大学;
  • 学科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董雅娟;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S823.91;
  • 关键词

    乳腺上皮细胞; 电穿孔; 转基因; 乳铁素H; 奶牛;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