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评价
【6h】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一、 正常心脏的运动特点:

二、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特点

三、心脏同步化运动评价方法

正文

第一部分 心肌组织速度成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评价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应用 dp/dt 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附录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第一部分心肌组织速度成像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评价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和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对心脏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的短期疗效进行评价。
  方法:对18例心衰患者于三腔起搏器置入术前和术后1个月,应用Philips IE33分别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容积和射血分数(LVEF);心肌组织速度成像采集3个标准心尖切面图像,应用Q-lab分析软件测量左室基底部和中部12个节段收缩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s-SD-12)及各节段心肌射血期峰值速度(Sm)、左室收缩后收缩(PSS)的峰值速度。
  结果:左心室短轴舒张、收缩末内径术后缩小[(77±9.4)vs(73.5±9.4)mm,P<0.05]、[(67.6±8.2)vs(63.2±11.1)mm,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术后缩小[(266±68)vs(228±59)ml,P<0.05]、收缩末容积较术前缩小大于10%[(213±54)vs(160±60)ml,P<0.05],EF值也有较术前改善[(21.2±4.5)vs(26.6±4.8)ml,P<0.05]。
  左室收缩同步性改善,Ts-SD-12较术前减低[(48.4±17.87)vs(35.16±19.4)ms,P<0.05],术后各节段Sm峰值速度明显提高[(1.76±0.74)vs(1.96±0.82)cm/s,P<0.01]、PSS出现的数量明显减少[37.96%(82/216)vs26.39%(57/216),P<0.05],峰值速度减低[(2.27±1.15)vs(1.93±0.63)cm/s,P<0.05]。
  结论: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是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的有效手段。
  第二部分应用dp/dt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短期疗效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二尖瓣返流法估测dp/dt,应用dp/dt对CRT治疗心力衰竭患者短期疗效的评价。
  方法:入选病例为18例接受CRT治疗中11例有二尖瓣返流的患者,应用PhilipsIE33测量术前、术后一个月患者的左室舒张、收缩末的直径(LVDD、LVDS)和容积(EDV、ESV)、二尖瓣返流面积,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返流上升支1~3m/s两点之间的时间(Δt),由此可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dp/dt)。
  结果:左室舒张、收缩末内径明显缩小[(80.3±8.1)vs(79.3±9.9)mm,P<0.01]、[(71.2±8.1)vs(66.7±10.6)mm,P<0.01],左室舒张、收缩末容积较术前明显缩小大于15%[(281±61)mmvs(242±57)mm,P<0.01]、[(228±47)vs(180±48)mm,P<0.01]。心脏功能也明显改善,左室收缩力增强,EF值明显提高[(20.7±4.6)vs(28.5±8.7)%,P<0.01],二尖瓣返流面积减少[(8.1±3.8)vs(6.3±3.4)mm2,P<0.05],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明显提高[(446±129)vs(591±134)mmHg/s,P<0.01]。
  结论:应用二尖瓣返流法估测dp/dt,是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