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COX-2选择性抑制剂PC407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6h】

COX-2选择性抑制剂PC407对TNB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 略 语 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 献 回 顾

第一部分 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的免疫学机制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COX、-2 选择性抑制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应用现状

正文

实验一 PC407 的合成及结构鉴定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PC407 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 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现代难治病之一,其病因探寻和治疗药物发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遗传、环境、饮食、心理等引发UC的多种因素可能触发一个连续的慢性免疫过程,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T和B淋巴细胞等参与了此过程,这些效应细胞表达的黏附分子、释放的抗体、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均介导或引起组织破坏和炎性病变。UC的临床治疗以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应用较为广泛,但此类药物对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非选择性抑制是其严重不良反应的基础。基于对UC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和现有UC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评估,COX-2选择性抑制剂开始应用于实验性UC的治疗。近年来关于已上市的COX-2选择性抑制剂对UC治疗效果的报道一致性不高,且对引起此现象机制的研究局限在COX下游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s)的保护作用方面,对COX及其下游产物与UC相关黏附分子受体的作用研究较少。
  本课题合成新型COX-2选择性抑制剂4-[5-萘基-3-(三氟甲基)-1-氢-吡唑-1-基]苯磺酰胺(PC407),并将其应用于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sulfonicacid,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UC的治疗,以期了解其治疗作用,探讨PC407治疗UC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试图通过抑制COX-2后UC相关黏附分子受体半乳糖凝集素-3(gal-3)、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变化解释PC407治疗UC的机制,为今后选择性环氧合酶-2抑制剂应用于临床UC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合成目标化合物PC407,并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氢谱鉴定其结构;(2)应用TNBS/乙醇灌肠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塞来昔布阳性对照组(17.6mg·kg-1)和PC407治疗组(9.6,19.2,38.4mg·kg-1),灌胃给药,每日一次,共6天;(3)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及死亡、稀便情况;实验第7天,麻醉大鼠,收集腹腔巨噬细胞体外培养,另分离大鼠结肠、脾脏、胸腺,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学改变,选用稀便率、结肠指数、溃疡比、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作为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检测结肠黏膜COX-2、gal-3和TNF-α的表达和分布变化;采用Western-blotting方法半定量检测结肠黏膜COX-2、gal-3的表达水平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体外检测各实验组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的水平。
  结果:
  (1)合成足量PC407,波谱鉴定结果显示,所合成化合物具体结构与目标化合物相符;(2)应用TNBS的40%乙醇溶液灌肠成功复制大鼠UC模型,模型对照组大鼠可见黏膜缺损,侵及黏膜层与黏膜下层,固有层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并可见淋巴细胞等,组织坏死明显;(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PC407(9.6mg·kg-1)可减轻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及病理学改变,降低结肠指数及溃疡比,抑制UC大鼠结肠黏膜COX-2活性,降低黏膜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黏膜gal-3的表达水平,降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水平;塞来昔布(17.6mg·kg-1)与PC407(9.6mg·kg-1)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C407(19.2,38.4mg·kg-1)可显著改善大鼠结肠组织损伤及炎症,阻止UC大鼠体质量下降,降低稀便发生率,降低结肠指数及溃疡比,并可对抗结肠炎症引起的胸腺萎缩和脾脏肿大,同时显著抑制UC大鼠结肠黏膜COX-2活性,降低黏膜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黏膜gal-3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大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水平;PC407(38.4mg·kg-1)与PC407(19.2mg·kg-1)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PC407对TNBS/乙醇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中PC407治疗组(9.6mg·kg-1)与塞来昔布阳性对照组(17.6mg·kg-1)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C407治疗组(19.2,38.4mg·kg-1)治疗效果优于塞来昔布(17.6mg·kg-1),其机制可能通过抑制UC大鼠结肠黏膜COX-2活性、降低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gal-3表达水平,及减少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从而缓解结肠炎症;PC407(38.4mg·kg-1)与PC407(19.2mg·kg-1)的治疗效果无统计学差异,可能是过分抑制UC大鼠结肠黏膜COX-2活性,削弱PG的保护作用,从而未能显著降低黏膜TNF-α的表达水平、提高结肠黏膜gal-3表达水平和减少腹腔巨噬细胞分泌TNF-α。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