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脊髓爆震伤后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药物干预治疗的初步研究
【6h】

脊髓爆震伤后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药物干预治疗的初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一、爆炸冲击伤的研究现状

二、脊髓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及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正文

第一部分 不同爆炸距离下,对脊髓爆震伤大体病理学改变的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脊髓爆震伤后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凋亡细胞的时空分布特点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大剂量维生素 C 与β-七叶皂甙钠联合治疗脊髓爆震伤的初步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世界军事科学技术的变革和战略战术理论的转变,具有多因素、多途径、多处杀伤效应的爆炸性武器在现代战争中应用越来越广。这就使得爆震伤在现代战争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最近的几场局部战争中,新型导弹和新型炸药导致的各种爆震性损伤层出不穷;在平时的恐怖主义活动和案件事故当中,这类损伤的发生率和致死率也是居高不下。因此,爆震性损伤已经成为各个医学学科研究的重点和热点。在战时脊髓损伤当中,脊髓爆震伤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而且已经成为野战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研究脊髓爆震伤的损伤机制和救治方案,将为这类损伤的预防与诊治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因此,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在现代战争条件下脊髓爆震伤后,脊髓的病理变化、细胞损伤机制,以及在野战条件下进行早期救治的最佳方案,为提高我军战斗力,降低伤残率服务。
  目的:
  观察不同爆炸距离下脊髓爆震伤(冲击波损伤)动物实验模型的大体病理学改变,分析脊髓爆震伤的早期伤情变化及致伤因素;观察脊髓爆震伤后神经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检测二次损伤中凋亡现象是否在存在,并记录凋亡细胞的时空分布特点;研究大剂量维生素C(VitC)+β-七叶皂甙钠(SA)联合治疗脊髓爆震伤的疗效,并与目前的常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探索它们的应用前景。
  方法:
  (1)15只家兔在背部损伤区备皮,麻醉后选择1cm、2cm、3cm、3.5cm、4cm(n=3)五个爆炸距离,电控引爆,观察动物全身及脊髓的大体病理学损伤情况,分析致伤因素以及早期损伤的变化情况;
  (2)在4cm的爆震距离下,将96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6)和实验组(n=80)。其中空白对照组未爆震损伤。实验组电控引爆后,有4只动物被排除出实验组。在剩余的动物中,36只动物分别于损伤后8h(n=6)、1d(n=6)、3d(n=6)、7d(n=6)、14d(n=6)和30d(n=6)取材,用于HE染色和TUNEL染色;20只动物则分别于损伤后8h(n=5)、1d(n=5)、3d(n=5)和7d(n=5)取材,用于透射电镜检测;20只动物则分别于损伤后8h(n=5)、1d(n=5)、3d(n=5)和7d(n=5)取材,用于DNA电泳分析。各组取材之前均运用Tarlov’s评分评估下肢的运动功能;
  (3)在36只家兔中,除空白对照组(A组,n=6)未爆炸损伤外,其余家兔均在爆炸距离距为4cm的情况下,电击引爆。然后将其随机分到损伤对照组(B组,n=6)、地塞米松治疗组(C组,n=6)、VitC治疗组(D组,n=6)、SA治疗组(E组,n=6)和VitC+SA治疗组(F组,n=6)共5组。各组均运用Tarlov’s评分法评估动物8h、1d、3d、7d和14d时的下肢运动功能,而且于损伤后14天统一取材,并应用HE染色和TUNEL染色技术,检测药物对爆震损伤后脊髓的治疗情况。
  结果:
  (1)随着爆炸距离的延长,脊髓爆震伤后动物的伤情明显减轻。而且动物的个体差异对相同距离下脊髓爆震伤后的伤情也有比较明显的影响。爆炸冲击波是脊髓爆震伤的主要致伤因素。其导致的肺脏等空腔脏器的严重损伤也是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脊髓爆震伤的同时必须注重对肺脏等其他重要脏器的治疗;
  (2)对脊髓组织采用HE染色和TUNEL技术等方法观察细胞的凋亡状况,证实脊髓爆震伤后广泛存在神经细胞凋亡,而且发现爆震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时空分布具有以下特征:
  ①损伤后在灰质和白质中均检测到阳性细胞,但是灰质中的凋亡细胞特别少,而且多数为胶质细胞,凋亡的神经元细胞很少见,可能神经元多数都是以坏死的形式死亡的;
  ②胶质细胞在伤后很长时期内陆续通过凋亡的方式死亡,而神经元的死亡则主要是以坏死为主,而且发生的时间较早;
  ③灰质中的凋亡细胞在1d时达到高峰,但是同时期白质中的凋亡细胞数目比灰质中要多的多。而白质中的凋亡细胞数目则在7d时达高峰,主要分布在白质的周边,以胶质细胞为主。随后凋亡细胞数明显下降,但到14d时仍可见部分凋亡细胞;
  ④相邻脊髓节段的阳性细胞表达在7d时明显比爆心节段多,而且爆震伤后凋亡的波及范围从上到下可达约4cm之多;
  (3)实验证实脊髓爆震伤后早期单独使用SA治疗,可以有效的提高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保存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数目和降低凋亡细胞的数量,而且与激素治疗组相比并没有统计学差异;单独大剂量VitC治疗除可有效保护前角运动神经元外,并不能提高下肢的运动恢复和减少凋亡细胞的数目;而联合使用大剂量VitC+SA治疗效果较佳,与单独应用大剂量VitC、SA或激素治疗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
  (1)建立开放式液体环境下脊髓爆震伤模型也许对研究爆炸冲击波对脊髓的损伤机制会有更大的帮助;
  (2)本实验发现:脊髓爆震伤后同样存在神经细胞的凋亡现象,但是凋亡细胞主要为胶质细胞,而且有其时相和空间分布特点;
  (3)兔脊髓爆震伤后早期使用大剂量VitC+β-七叶皂甙钠(SA)具有治疗作用,而且效果优于单独应用大剂量维生素C(VitC)、SA或激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