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
【6h】

瘤胃混合厌氧真菌体外发酵产酶主要工艺参数及其应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前言

文献综述

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

1.1 秸秆直接还田

1.2 秸秆养畜

1.3 秸秆能源化利用

1.4 秸秆种植食用菌

1.5 用作工业原料

2 瘤胃厌氧真菌产纤维素降解酶的效果研究

2.1 厌氧真菌的来源及分类

2.2 厌氧真菌对纤维降解的研究

2.3 纤维素降解酶的研究

2.4 底物对微生物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研究

2.5 氮源对微生物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研究

3 粗酶制剂的制备

4 纤维素酶在反刍动物营养中的研究

4.1 纤维素酶对反刍动物日粮消化的影响

4.2 纤维素酶对秸秆青贮的影响

4.3 纤维素酶对反刍动物生产性能的影响

5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试验一 碳源和氮源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降解酶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仪器

1.3 培养基的制备

1.4 试剂的制备

1.5 试验设计

1.6 试验方法

1.7 测定指标与方法

1.8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碳源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2.2 不同碳源底物发酵后干物质消失率

2.3 不同氮源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2.4 不同氮源组pH变化结果

3 讨论

3.1 不同碳源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3.2 混合厌氧真菌对不同底物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3.3 不同氮源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影响

3.4 不同氮源对发酵液pH变化的影响

4 小结

试验二 固态纤维素降解酶制剂的制备以及酶学性质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

1.2 产酶培养基

1.3 试验仪器与试剂

1.4 试验设计

1.5 试验方法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硫酸铵盐析量的确定

2.2 固体纤维素酶的制备

2.3 固体纤维素酶性质研究

3 讨论

4 小结

试验三 纤维素降解酶制剂对玉米叶体外消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用品

1.3 试验试剂

1.4 试验设计

1.5 试验方法

1.6 指标测定

1.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酶贮玉米叶的感官特点

2.2 酶制剂添加量对玉米叶干物质消失率的影响

2.3 酶制剂添加量对玉米叶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2.4 酶制剂添加量对玉米叶粗蛋白、真蛋白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写词表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

展开▼

摘要

本研究通过体外模拟瘤胃内环境,利用取自崂山奶山羊瘤胃内的混合厌氧真菌为菌种,研究不同碳源和氮源对瘤胃真菌发酵产纤维素降解酶的影响,筛选出产酶活性最高的培养基组成,并分别对各碳源组底物干物质的消失率及各氮源组发酵液的pH变化进行研究。然后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利用硫酸铵盐析法获得固体粗酶,并对粗酶制剂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进行研究;最后利用所得粗酶粉处理玉米叶,确定粗酶制剂的最适添加量。整个试验分三部分进行。
   1.试验1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不同碳源(花生蔓、地瓜蔓、豆荚、玉米叶、滤纸)和不同氮源(酵母膏、蛋白胨、尿素、氯化铵、硫酸铵)对瘤胃真菌发酵产纤维素降解酶(羧甲基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萄糖苷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花生蔓底物组除木聚糖酶的最高酶活低于豆荚组外,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最高酶活均为最高,分别比第二位的地瓜蔓组高出25.00%(P<0.05)和14.67%(P<0.05);氮源组中以蛋白胨组的3种纤维素降解酶活性为最高,分别达到0.835U/mL、4.663U/mL、0.927U/mL,与其它氮源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花生蔓和蛋白胨。
   试验还对各碳源组底物干物质的消失率及各氮源组发酵液的pH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酵120h后,花生蔓、地瓜蔓和玉米叶组的干物质消失率均达到37%左右,显著高于豆荚底物组和滤纸底物组(P<0.05);各氮源组pH随着时间增长逐渐下降,其中以酵母膏组和尿素组下降最为明显,与另外3个氮源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
   2.试验2则利用筛选得到的最佳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发酵液经硫酸铵盐析后,将得到的粗酶沉淀烘干成粗酶粉,并对粗酶粉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发酵液的最佳硫酸铵盐析饱和度为65%;得到的木聚糖酶活得率为53.36%,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得率较低,仅为16.81%和15.49%;粗酶的最适温度范围为40~50℃,最适pH范围为5.0~6.8。
   3.试验3采用封口袋法将稀释后的粗酶粉按不同比例(0,1‰,2‰,3‰,4‰and5‰)添加到玉米叶中,研究酶粉对玉米叶中干物质(DM)、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消失率的影响以及对粗蛋白(CP)和真蛋白(TP)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粗酶粉的添加量为4‰时,玉米叶中DM、NDF、ADF的消失率均达最高,分别为26.51%、24.93%和17.3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粗蛋白和真蛋白的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别为25.56%和21.94%。综上所述,本试验中该粗酶制剂的最适添加量为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