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牙合垫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口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6h】

牙合垫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口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咬合关系与口颌系统功能稳定的关系

2. 咬合垂直距离改变对口颌功能产生的影响

3.咬合重建的相关性研究

正文

牙合垫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口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病例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重度磨耗患者引发口颌系统紊乱的现象在临床上十分普遍,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临床上多采用咬合重建的方法治疗,牙合垫(occlusal splint)作为咬合重建重要的治疗手段,能有效改善因牙齿重度磨耗引起的各种口颌系统的疾病,在临床上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过去对于咬合重建效果的评价常采用观察面下1/3的高度的恢复,患者自觉咬合、咀嚼、发音等功能的改善以及肌肉关节症状的缓解来作为评价标准。但这些都属于非客观的描述性指标,不能客观评价治疗效果。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Bio-EMGⅢ肌电图仪和JT-3D下颌轨迹描记仪等先进设备可以较客观的反映出咬合重建的修复效果。
  用牙合垫恢复患者的垂直距离后要密切观察患者咀嚼系统的反应,并对新的垂直距离进行相应调整,观察期一般为1-2个月。另有研究显示,患者戴用牙合垫3个月后方能适应并确定最佳颌位。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牙合垫对患者口颌系统的影响随时间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如何客观、较为完善地评价治疗的效果,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研究以10例牙齿重度耗患者为研究对象,旨在观察牙合垫对患者口颌功能的影响,以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一定的指导。
  研究目的:通过观察牙合垫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关节或口颌肌疼痛、咬合平衡性、咬肌及颞肌前束的肌电幅值、颌位及牙合的稳定性以及边缘运动的平滑度及对称性的变化情况,探讨牙合垫对牙齿重度磨耗患者口颌功能的影响。
  研究方法:
  首先对每一位患者进行前期口腔常规检查,及前期基础治疗,用牙合垫恢复患者的面下1/3垂直距离,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关节区或口颌肌疼痛检查;用T-ScanⅢ咬合分析系统检测患者的咬合平衡性;用Bio-EMGⅢ肌电图仪分别对患者息止位和正中颌最大紧咬位时咬肌及颞肌前束肌电幅值的变化;用JT-3D下颌轨迹描记仪对患者进行颌位及牙合稳定性以及边缘运动轨迹的平滑度及对称性变化进行检测。
  研究结果:
  1.10例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关节区或口颌肌疼痛症状,其中疼痛反应在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
  2.10例患者在治疗前咬合平衡性均未达到一级水平,治疗6个月后80%的患者达到一级水平。
  3.治疗后各组的息止位肌电幅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正中颌位紧咬时肌电幅值在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4.颌位及牙合的稳定性以及边缘运动轨迹的平滑度及对称性在治疗后呈逐渐改善趋势,治疗6个月后80%的患者恢复正常。
  结论:
  牙合垫对重度磨耗患者的口颌功能的影响呈现持续改善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