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蓝莓枝枯病害病原菌鉴定、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6h】

蓝莓枝枯病害病原菌鉴定、致病性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蓝莓简介

1.2 蓝莓侵染性病害

1.3 蓝莓侵染性病害的诊断

1.4 葡萄座腔菌干腐病致病机制的研究

1.5 蓝莓侵染性病害的防治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病原菌的鉴定、致病性及枯草芽孢杆菌XM16室内防效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病原茵形态学鉴定

2.2.2 病原茵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

2.2.3 病原茵的致病性

2.2.4 筛选抗病品种

2.2.5 枯草芽孢杆菌对病原茵的抑制率

2.4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碳源对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3.2.2 氮源对菌丝生长速率的影响

3.2.3 温度对菌株生长速率的影响

3.2.4 pH对菌株生长速率的影响

3.2.5 光照条件对菌株生长速率的影响

3.2.6 温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3.2.7 湿度对分生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3.2.8 pH对分生孢子萌发率的影响

3.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病原菌细胞壁降解酶的活性

4.1 材料与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1.1 纤维素酶Cx的活性

4.2.2 多聚半乳糖醛酸(PG)活性大小

4.2.3 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PMG)活性

4.2.4 半纤维素酶活性

4.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蓝莓在国内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也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蓝莓病害尤其是枝枯病害的日趋严重。本研究着重于山东半岛地区蓝莓枝枯病害,对分离纯化的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以及致病性和生物学特性研究,在室内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M16对蓝莓枝枯病病原菌防效,并检测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细胞壁降解酶活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从病害样本中分离获得3种蓝莓枝枯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及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3种病原菌分别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dothidea、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rvispora和乌饭树拟茎点霉Phomopsisvaccinii。 对伯克利(Berkeley)、泽西(Jersey)、埃里奥特(Elliott)、蓝美人(Blue belle)、公爵(Duke)、北陆(Northland)、达柔(Darrow)等7个蓝莓品种的离体枝条接种病原菌,筛选抗病品种,结果表明泽西、埃利奥特、蓝美人及北陆4个品种对枝枯病抗性较强。 枯草芽孢杆菌菌株XM16对病原菌的室内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XM16对3种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葡萄座腔菌、棒状拟盘多毛孢及乌饭树拟茎点霉的抑制率分别为92.9%、89.4%和88.2%。 2.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葡萄座腔菌最适生长条件为蔗糖,尿素,pH7.0,25℃和28℃,24h全光照培养。棒状拟盘多毛孢最适生长条件为果糖和葡萄糖,牛肉膏,pH5.0,25℃和28℃,24h全光照培养。乌饭树拟茎点霉最适生长条件为D-木糖,蛋白胨,pH8.0,28℃和24h全光照培养。棒状拟盘多毛孢和乌饭树拟茎点霉分生孢子适宜萌发范围为15-25℃、相对湿度大于75%以及pH4-11。 3.葡萄座腔菌细胞壁降解酶活性测定中发现,供试强致病力菌株Lan2和弱致病力菌株Lan5均能产生纤维素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半纤维素酶等4种细胞壁降解酶。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半纤维素酶活性比较强,Cx的活性比较弱,说明果胶甲基半乳糖醛酸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及半纤维素酶在干腐病菌的致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Cx.起辅助作用。除半纤维素酶外,其它3种酶活性表现为强致病力菌株Lan2高于弱致病力菌株Lan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