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6h】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与肠道菌群相关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1. 早产儿与FI

2. 早产儿与肠道微生物

3. FI与肠道微生物

4. FI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

第一部分 应用PCR-DGGE研究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0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讨论

第二部分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研究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肠道菌群变化

0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部分 微量EM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肠道菌群的影响

0 引言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小结

第一部分小结:

第二部分小结:

第三部分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早产儿由于消化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胃肠分泌能力低下、胃肠功能调节差等多种因素,在喂养过程中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相关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异常定植在早产儿FI发病中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治疗新生儿FI的促动力药以微量红霉素(erythromycin,EM)副作用小而使用最为广泛。近年有文献报道长期使用EM可影响肠道正常菌群的定植,短期使用EM是否影响FI患儿的肠道菌群定植需进一步研究。因此,本研究应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技术,从微生物学的角度分析比较FI早产儿与健康早产儿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相似性;并采用SYBR Green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FI早产儿经短期微量EM治疗前后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为临床医生认识肠道微生物变化在早产儿 FI发病中的作用及合理使用 EM治疗 FI提供理论依据。
  目的:
  分析比较FI早产儿与健康早产儿肠道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相似性;并观察比较FI早产儿经短期微量EM治疗前后肠道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粪肠球菌相对表达量水平。
  方法:
  1.以2013年11月至2014年9月在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新生儿病房诊断为FI的早产儿为FI组。选择与FI组胎龄、日龄、出生体重相匹配的非FI早产儿作为对照组。采集出现FI时和同时间段对照组的粪便标本,进行16SrDNAV3区扩增和DGGE,从而分析比较两组间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相似性;2.提取30例FI组和10例对照组的粪便,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技术分析两组肠道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和粪肠球菌相对表达量水平;3.观察比较FI组经短期微量EM治疗前后肠道四种细菌的相对表达水平。
  结果:
  1.细菌群落多样性检测显示FI组的多样性指数香农-维纳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H)、丰度(Richness,S)、均衡度指数(Evenness Index,E)和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D)均低于对照组;相似性矩阵图显示组内菌群相似性较组间高;2.FI组粪便乳酸杆菌和粪肠球菌相对表达量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相对表达量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3.FI组经短期微量EM治疗后,其肠道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表达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粪肠球菌和乳酸杆菌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
  结论:
  1.肠道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降低及群落结构紊乱可能是引起早产儿FI的重要因素;
  2.FI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结构失调;
  3.短期微量EM的使用既能改善FI早产儿胃肠功能,又不影响生命早期肠道微生物定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