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反萼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6h】

反萼银莲花化学成分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语表

前言

文献回顾

1 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

2 药理活性的研究概况

第一章 反萼银莲花化学成分研究

1 化合物的编号和结构

2 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第二章 实验部分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提取分离

3 薄层酸水解

4 糖基衍生化和液相色谱分析[121]

5 理化常数和波谱数据

第三章 抗肿瘤生物活性测试

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小结

1 反萼银莲花化学成分和抗肿瘤活性研究

2 课题创新性及研究意义

3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毛茛科(Ranunenulaceae)银莲花属(Anemone)是在全世界广泛分布的植物,其中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分布的较多,该属植物的种类多样,数量繁多,共有150余种,其中,在我国有约52种。根茎是本属植物的主要药用部位,例如:其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收载的传统中药两头尖就是本属植物多被银莲花的根茎。从民间用药经验积累到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本属植物多具有祛风湿,消痈肿,清热解毒之功效。近年来研究表明本属植物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和显著的药理活性,但截止目前,尚未见对本属植物反萼银莲花(A.reflexa)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的相关报道。
  本课题首次对反萼银莲花( A. reflexa)根茎75%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利用不同手段,如:Sephade x LH-20凝胶柱色谱、正相硅胶柱色谱、ODS反相硅胶柱色谱和HP LC等,从中分离并鉴定20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ferulic acid(1),β-sitosterol(2),β5-daucosterol(3),3β-0-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4),3β-0-V-D-glucuro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5),3β-0-α-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l→4)]-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6),pulsatillosi-de D(7),3β-0-β-D-xylopyranosyl-(l→3)-α-L-rhamnopyranosyl-(l→2)-[β-D-glucopyran-osyl-(1→4)]-β-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8),3β-0-α-L-rhamnopyranosyl-(l→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 olic acid(9),3β-O-β-D-glucopyranosyl-(l→4)-yff-D-glucopyranosyl-(l→3)-a-L-rhamno-pyranosyl-(1→2)-a-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10),3β-0-β-D-glucopy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l→4)]-a-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11),3β-0-β-D-ribopyranosyl-(1→3)-a-L-rhamnopyranosyl-(1→2)-[β-D-gluc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1→4)]-α-L-arabi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12), anhuienoside D(13),3β-0-6-0-methyl-glucuro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28-0-β-D-glucopyranosyl-(1→3)-α-L-rhamnopyranosyl-(1→4)-β-D-glucopyranosyl-(l—6)-β-D-glucopyranoside(14),3β-0-6-0-butyl-glucuronopyran-osyl oleanolic acid28-0-β-D-glucopyranosyl-(l→3)-ot-L-rhamnopyranosyl-(l→4)-β-D-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5), anhuienoside E(16), hederasaponin Bglucopy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5), anhuienoside E(16), hederasaponin B(17), hederacolchiside F(18), sieboldianoside B(19), hederacolchiside E(20)。命名为reflexoside A、reflexoside B、reflexoside C、reflexoside D和reflexoside E的5个新化合物分别为9、11、12、14和15,10首次在本属植物中发现,所有化合物均首次发现于本植物中。
  通过 MTT法,对6~15进行初步的药理活性研究,发现6~12对人肝癌 HepG2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细胞毒性,同时发现对人早幼粒白血病 HL-60细胞也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其中6活性最好,IC50值分别为6.98和4.83μmol/L。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课题组总结的皂苷构效关系,认为 C-28位为游离羧基、苷元为齐墩果酸和C-3位连有含α-L-Rha-(1→2)-α-L-Ara-片段的糖链的化合物具有较好活性。
  课题创新性及研究意义:
  1.本课题对反萼银莲花首次开展了化学研究,分离鉴定了20个单体化合物,其中17个为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包括5个新化合物,1个在本属植物中首次发现。
  2.在分离得到的5个新化合物中的14和15的C-3位分别与葡萄糖醛酸甲酯和葡萄糖醛酸丁酯成苷,经查阅文献发现这种类型的结构在银莲花属中比较少见。
  3.从反萼银莲花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大多数苷元为齐墩果酸,C-3位与糖成氧苷,同时 C-28位为游离羧基的结构,通过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筛选,发现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实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皂苷构效关系,表明该植物中含有数量多、活性好的抗肿瘤成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