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栽培密度对干制辣椒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6h】

栽培密度对干制辣椒植株生长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文献综述

1.1辣椒分类

1.2干制辣椒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1.3密度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2 立项依据及意义

第一章 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植株生长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设计

1.2 试验土壤概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密度对干制辣椒株高的影响

2.2密度对干制辣椒株幅的影响

2.3密度对干制辣椒茎粗的影响

2.3密度对干制辣椒主茎高的影响

2.4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群体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第二章 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功能叶光合作用及荧光参数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设计

1.2 试验土壤概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群体内光照强度的影响

2.2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植株功能叶光合参数的影响

2.3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植株功能叶荧光参数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植株矿质吸收的影响

1 材料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设计

1.2 试验土壤概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辣椒叶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2密度对辣椒茎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3密度对辣椒根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2.4密度对辣椒果皮中各营养元素含量的影响

3讨论

4小结

第四章 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产量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与设计

1.2 试验土壤概况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产量性状的影响

2.2密度对不同类型干制辣椒果实品质的影响

2.3产量性状相关分析

2.4不同因子对辣椒产量及果实色价的通径分析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干制辣椒品种繁多,每个优良品种的丰产优质遗传潜力表达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密植群体结构。当前干制辣椒种植密度主要靠经验确定,缺乏科学系统的研究,栽培密度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单株生长,最终导致群体产量和果实品质同时降低。因此,依据品种类型结构特点,确定适宜密度对干制椒高产优质显得极为重要。为确定不同类型干椒的适宜种植密度,本试验在露地生产条件下,以羊角椒类型3个品系F15016(杂交种,代号Y1)、F13008(杂交种,代号Y2)和常规种‘英超4号’和簇生椒类型3个品系F15003(杂交种,代号C1)、F15033(杂交种,代号C2)和常规种‘三樱椒’为试验材料,设3个密度处理区共计7个栽培密度,低密度每667m2分别种植:3000株、4000株、5000株;中密度:6000株、7000株;高密度:8000株和10000株。本试验通过研究栽培密度对干制辣椒植株生长、植株叶片光合作用、矿质元素积累和产量品质的影响,明确两种类型干制辣椒在胶州半岛地区最适宜的栽培密度及产量形成关键因素,以期为干制辣椒的精准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随栽培密度的增大两种类6个品种辣椒植株株高变高,株幅紧凑,茎粗变细,节间高变大,群体LAI上升。与最低密度3000株/667m2相比,羊角椒株高最大变化幅度为:26.10%-36.49%;株幅:13.04%-17.31%;茎粗:18.58%-33.33%;主茎高:13.02%-46.49%;群体LAI:132.23%-157.07%;簇生椒株高最大变化幅度为25.11%-26.48%;株幅:23.90%-37.384%;茎粗:28.34%-44.57%;主茎高:28.57%-35.62%;群体LAI:95.83%-123.35%。随密度的变化羊角椒类型中杂交品系Y1的表现型较好,变化幅度不大,总体变化范围为12.99%-21.33%;簇生椒类型中杂交品系C1的表现型较好,总体变化范围为16%-21.54%。⑵随栽培密度的增大两种类型干制辣椒群体内光照强度明显降低,明显影响辣椒功能叶片的光合特性和荧光参数。在外界光照强度一定的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大两种类型辣椒群体光强明显降低,群体内光照强度最低仅为0.365klx;净光合速率(A)、气孔导度(Gs)和水分利用效率(WUE)均有所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却有所上升,可见,密度增大引起的辣椒功能叶光合作用下降是非气孔因素限制引起,psII反应中心开放减少且活性受抑制,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明显下降,羊角椒类型最大下降幅度分别可达67.15%、75.91%簇生椒类型最大下降幅度分别可达79.28、80.34%。⑶在施肥量一定的条件下,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大,各营养器官内各矿质元素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类型干制辣椒各营养器官内各矿质元素对密度变化的响应不同。叶片:N>K>P>Ca>Mg;茎:N>K>P>Mg>Ca;根:K>P>N>Mg>Ca;果皮:N>Ca>P>Mg>K.。簇生椒中各营养器官各矿质元素含量降低幅度大小顺序分别为,叶片、茎:N>K>P>Mg>Ca;根:N>P>K>Mg>Ca;果皮:N>Ca>P>Mg>K。可见密度对根茎叶中氮、钾的影响较大,建议在密植时适当增加氮肥、钾肥,以保证辣椒的正常营养需求。⑷随栽培密度的增大,两种类型干制辣椒亩产对密度的响应不同,羊角椒类型结果空间分布发生变化,亩产量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趋势而簇生椒类型则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随着密度的增大,羊角椒类型其前5节累积结果率和1-4结果枝累积结果率均有所上升,3个羊角椒类型品系前5节累积结果率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45.88%、103.09%、89.54%;1-4结果枝累积结果率最大上升幅度分别为77.88%、118.78%、191.44%;干椒亩产存在两个峰值,分别为5000株/667m2和8000株/667m2。与最低密度3000株/667m2相比可分别增产122.85%-141.44%、125.01%-129.22%、48.91%-49.51%;2016年33.54%-57.00%;簇生椒类型干椒亩产则是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最大出现在在高密度区8000株/667m2--10000株/667m2时,与最低密度3000株/667m2相比分别增产93.14%-139.25%、68.50%-81.14%、62.06%-88.74%;2016年71.49%-84.47%。⑸随栽培密度的增大,两种类型6个品种干制辣椒单株结果数、单果重、果宽均有所降低。其中,两种类型类型干制辣椒种植密度与其单株结果数(r=-0.88**、r=-0.92**)、单果重(r=-0.69**、r=-0.65**)、果宽(r=-0.47**、r=-0.77**)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羊角椒类型各品系单株结果数最大差值为分别为50.00%、54.54%、48.89%、2016年46.51%;单果重最大差值分别为31.48%、22.69%、22.46%、2016年36.72%;果宽最大差值分别为20.85%、28.171%、24.86%、2016年16.49%;簇生椒类型各品系单株结果数最大差值分别为35.81%、47.94%、44.87%(2016年43.24%);单果重最大差值分别为22.82%、26.88%、25.97%、2016年31.94%;果宽最大差值分别为5.41%、16%、12.86%、2016年18.97%。⑹随栽培密度的增大,两种类型6个品种干制辣椒单果品质均有所下降。种植密度与其辣椒红素含量(r=-0.34、r=-0.64**)、可溶性糖含量(r=-0.62**、r=-0.73**)、可溶性蛋白含量(r=-0.71**、r=-0.47*)均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羊角椒类型和簇生椒类型辣椒果实辣椒红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最大差值分别为20.73%、61.57%;49.16%、49.16%;27.73%、13.44%。⑺不同类型干制辣椒对密度的响应不同。羊角椒类型杂交品系Y1生长势较好,簇生椒类型中杂交品系C1的生长势较好,与最低密度3000株/667m2相比增产率最大。Y1品系为保证其高产高质宜设置密度为5000株/667m2,最适群体LAI为2.94-5.09;C1品系宜密植,设置密度为8000株/667m2-10000株/667m2,最适群体LAI为4.27-4.54。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