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和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6h】

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和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前言

1.2 我国水产动物营养研究现况

1.3 我国水产饲料业发展现状

1.4 大菱鲆消化系统的组织学研究

1.5 大菱鲆消化道酶组织化学研究

1.6 大菱鲆养殖过程中饲料替代鲜杂鱼可行性的研究

1.7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对大菱鲆生长性能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对大菱鲆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实验结果

3.3 讨论

3. 4 结论

第四章 投喂配合饲料和鲜杂鱼对大菱鲆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 2 实验结果

4.3 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观察

4.4 讨论

4.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作者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初始平均体重为10.1±0.06 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实验前三个月均投喂配合饲料,之后其中一组继续投喂配合饲料,称为“饲料组”,另一组改投喂鲜杂鱼,称为“鲜鱼组”,完成为期10个月的养殖实验。每个月特定时间测定相关生长指标,分离肝、肠、胃等组织,研究这两种饵料对大菱鲆生长、消化酶和消化系统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本研究主要内容包括:⑴在试验过程中,随着养殖时间的增加,饲料组与鲜鱼组大菱鲆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增重率均呈现下降趋势,鱼体重、肥满度指数、饲料系数均呈现升高趋势。鲜鱼组肝体指数在第四到第八月时与饲料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九、第十月时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脏体指数随生长呈现下降趋势,第四、第五月时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鱼的生长其差异逐渐变小,到第六到第十月时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从第四到第十月时,饲料组和鲜鱼组大菱鲆的肥满度指数差异均不显著(P>0.05);第八、第九、第十月时鲜鱼组的鱼体重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第四月时鲜鱼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而后第六、第七月时饲料组的增重率显著高于鲜鱼(P<0.05),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鲜鱼组的饲料系数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因此投喂鲜杂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菱鲆的生长速度,但其饲料系数显著高于配合饲料。⑵在试验过程中,饲料组与鲜鱼组大菱鲆胃蛋白酶、肠道脂肪酶、肝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活性均呈现升高趋势,饲料组鱼肠道淀粉酶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鲜鱼组鱼肠道淀粉酶呈逐渐降低趋势。整个养殖过程中,饲料组和鲜鱼组鱼的胃蛋白酶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而饲料组肠道淀粉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鲜鱼组(P<0.05);在第八、第九、第十月时,鲜鱼组的肠道脂肪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其他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第九、第十月时,鲜鱼组肠道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第十月时,鲜鱼组的肠道谷丙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各个生长时期大菱鲆体内的各种消化酶的发生并不是同步的,饲料组与鲜鱼组存在差异。饲料配方的研发可以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优选饲料配方进而优化饲料品质,以适应各个生长阶段大菱鲆的生长需要,保证大菱鲆的健康成长。⑶在试验过程中,饲料组与鲜鱼组大菱鲆肠道绒毛长度、肌层厚度、肠道杯状细胞数目均呈现升高趋势,饲料组肠道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比值呈降低趋势,鲜鱼组呈升高趋势。第八、第九、第十月时鲜鱼组的肠道绒毛长度和肠道绒毛长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显著高于饲料组(P<0.05),其它月份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间鱼的肠道肌层厚度和肠道杯状细胞数目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均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组织切片观察,鲜鱼组大菱鲆在生长后期肠道出现部分炎症,肝脏组织结构的完整性遭到一定破坏,空泡化现象严重,而饲料组鱼的消化道状态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