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及与构造的关系
【6h】

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特征及与构造的关系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现状

1.1.1沉积盆地分析与构造的研究现状

1.1.2渭河盆地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理论意义

1.2.2实际利用价值

1.3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渭河盆地区域地质概况

2.1自然地理环境

2.2区域地质背景

2.3渭河盆地基底地层

2.4新生代地层发育分布特征及划分依据

2.4.1新生代地层划分

2.4.2关于地层划分的对比与讨论

第三章渭河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

3.1渭河盆地区域构造格架

3.1.1构造体系分述

3.1.2构造体系的复合和联合

3.2盆地构造分区特征

3.2.1北部斜坡区

3.2.2南部拗陷区

3.2.3西部隆起区

3.3渭河盆地基底

3.3.1磁场特征

3.3.2重力场特征

3.3.3盆地基底结构

3.4盆地断裂构造

3.4.1渭河盆地边缘断裂构造带的展布

3.4.2对沉积起控制作用的断裂

3.5渭河断陷盆地带的形成与演化

3.5.1古近纪时期

3.5.2新近纪时期

3.5.3第四纪时期

第四章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相与岩相古地理

4.1渭河盆地新生代沉积相类型

4.1.1划分原则

4.1.2沉积体系及沉积相主要类型

4.2主要层位沉积相展布特征

4.2.1红河组、白鹿塬组

4.2.2冷水沟组、寇家村组沉积相特征

4.2.3灞河组、蓝田组沉积相特征

4.2.4张家坡组沉积相特征

4.2.5三门组沉积相特征

4.3渭河盆地岩相古地理演化

第五章沉积物组分及物源碎屑分析

5.1主要沉积层岩石组份分区

5.1.1砂岩岩屑颗粒分布特征

5.1.2砂岩轻矿物分区特征

5.1.3重矿物分区

5.2物源区分析

第六章渭河盆地构造与沉积的关系

6.1盆地形成及沉积与断裂构造的影响

6.1.1断裂对盆地形成发展的影响

6.1.2断裂对盆地中地层沉积相的影响

6.2盆地沉积层序及与盆地沉降的响应

6.2.1 陆相断陷盆地地层层序分析的理论与方法

6.2.2渭河盆地地层层序特征

6.2.3渭河盆地地层层序的构造反演

6.3盆地沉积特征、充填物质与构造作用

6.3.1盆地中砂岩组分分布变化

6.3.2盆地中不同时期沉降及充填速率的变化

6.4渭河盆地形成机制的探讨

结论与认识

参考文献

图版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 谢

展开▼

摘要

论文以探讨盆地充填与构造运动之间的耦合关系为指导,以盆地分析的方法为研究手段,通过野外和室内的工作,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了渭河盆地构造特征、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沉积物源及地层层序和构造沉降等特征。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盆地沉积相特征及其展布、物源体系、层序特征的复杂性,也深入的剖析了渭河盆地沉积相、物源及地层层序与断裂构造及盆地沉降之间的耦合关系。 盆地沉积相带展布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沿断裂边缘向盆地内部呈相带递进演变,但有多物源、多沉积中心、相变快、相带窄、水域面积小、变化大等特点。地形凹陷与凸起并存的地貌影响沉积相的特征和展布,凸起区堆积风成沉积,凹陷区接受湖泊沉积。 其物源体系具有物源近、堆积快的特点,沉积物中含突发性事件沉积所占比例较大。盆内充填沉积物分别源自南、北、西三个不同方向,既有秦岭造山带以火成岩和变质岩为主风化沉积物,也有华北盆地南缘构造稳定区的沉积岩风化沉积物,属于多物源沉积体系。 新生代是渭河盆地发育的主要时期,该盆地经历了四次构造演化阶段,即:初次断陷阶段(古近纪时期);二次断陷阶段(新近纪中新世-上新世晚期);中期的走滑-伸展阶段(新近纪晚上新世最晚期-第四纪早更新世晚期);晚期的挤压隆升阶段(早更新世晚期-现在)。盆地地层层序可划分为与之相对应的四个阶段:古近系构造层序TS1、新近系构造层序TS2、上新近系-下第四系构造层序TS3、第四系构造层序TS4。 盆地内的沉积特征明显受断裂构造的控制和影响。不论是盆地内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还是盆地物源及地层层序、沉积物组分等均显示了周缘断裂构造及盆地内部断裂等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其特征也是盆地的构造运动的沉积响应。从中可以看出沉积和构造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