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公路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6h】

公路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与方法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前言

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国外灾害评价研究现状

1.2.2国内灾害研究现状

1.2.3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1.2.4研究发展趋势

1.3本文研究内容

1.4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路基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形成机理

2.1概述

2.2路基地质灾害的特征

2.2.1路基地质灾害与其他灾害的共性

2.2.2路基地质灾害的特殊性

2.3路基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

2.3.1崩塌的力学机制

2.3.2滑坡的形成机理

2.3.3路基沉陷的成因机理

第三章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理论与方法

3.1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定量化的意义

3.2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类型

3.3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假定

3.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基本原则

3.5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3.5.1概述

3.5.2常用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方法与模型

3.5.3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第四章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

4.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与原则

4.1.1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4.1.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4.1.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要注意的问题

4.2崩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4.2.1崩塌危险性影响因素的选取

4.2.2崩塌危险性评价模型及实现步骤

4.3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4.3.1滑坡影响因子的选择

4.3.2滑坡危险性评价步骤

4.4路基沉陷危险性分析与评价

4.4.1概述

4.4.2路基沉陷危险性评价因子的选取

4.4.3路基沉陷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第五章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

5.1概述

5.2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

5.2.1灾损率法

5.2.2风险区划法

5.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计算模型

5.4计算实例

5.4.1研究区的自然环境概况

5.4.2计算实例

5.4.3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计算实例

结论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作为连接地区之间的桥梁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公路交通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大。由于公路是带状构造物,往往要穿越不同的地形地质单元,有时还要通过一些不良的地质环境,经常会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和路基沉陷等地质灾害。特别是在我国西部山区,由于地形地貌条件复杂,每年会发生大量的地质灾害,轻则造成交通阻塞或中断,重则造成车毁人亡,对社会经济产生不良的影响。危险性评价是灾害治理的基础,研究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于公路管理部门的防灾减灾、合理的制定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是依托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路基灾害防治技术推广及应用示范”完成的。 首先,广泛收集国内外路基地质灾害的资料并进行分析归纳,对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的前期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通过对项目依托工程-G316线陕西境内安康至汉中段公路灾害的多次现场调查和历年灾害资料的搜集,分析总结了崩塌、滑坡、路基沉陷等典型路基灾害的特点和形成机理。 其次,全面系统的分析了崩塌、滑坡和路基沉陷等典型路基灾害的影响因素。从灾害自身环境条件和诱发因子两方面入手,选择对灾害的发生具有控制性或影响较大的因子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评价因子的分级标准。总结分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根据公路工程的特点,选择综合指标法和层次分析法进行了典型路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然后,分析归纳了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价的方法与理论;并选择G316线陕西段(K1715~K1877)作为评价示例,将该路段划分为41个评价单元,利用单体灾害评价的结果,建立相应的综合评价模型,运用风险区划法对路基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计算结果对评价路段进行危险性分级。 最后,通过对依托工程的现场调查与资料分析,对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进行了验证。对G316线典型的路基地质灾害进行了单体灾害评价和路段危险性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现场调查资料、灾害历史资料对比分析,表明评价的结果和调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