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秦岭造山带大型矿集区成矿系统研究
【6h】

秦岭造山带大型矿集区成矿系统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3本文的指导思想、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4 完成的工作量

1.5 主要创新点和认识

第二章 区域地质构造背景

2.1华北南缘构造带

2.2北秦岭构造带

2.3中秦岭构造带

2.4南秦岭构造带

2.5扬子北缘构造带

第三章 区域地球物理场与地球化学特征

3.1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3.2区域地球化学特征

第四章 秦岭造山带板块构造格局及演化过程

4.1中晚元古宙板块构造格局及演化

4.2新元古代南华-震旦纪大陆裂解与秦岭古洋盆的诞生

4.3显生宙板块构造基本格局及演化

第五章 区域成矿系统

5.1成矿系统的划分

5.2主要成矿作用和成矿系统

第六章 大型矿集区成矿系统

6.1华北南缘小秦岭金、钼矿集区——后弧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6.2中秦岭西成-凤太铅锌、金矿集区——增生弧前盆地热水成矿系统

6.3勉略宁“三角”地区铜、金矿集区——中新元古代活动陆缘成矿系统

6.4镇旬盆地铅锌、金矿集区——隐伏俯冲沉积楔和残留盆地成矿系统

6.5扬子北缘灯影组铅锌矿集区——“热基底”热水循环成矿系统

第七章 结 语

7.1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

7.2存在问题和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秦岭造山带是一条东西向横亘于中国大陆中部夹持于华北和扬子两大克拉通地块之间的巨型复合型造山带,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本文是在笔者近20年来对秦岭板块构造和矿产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资料,对秦岭造山带从板块构造角度进行了新的研究,对秦岭造山带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有关的重要成矿系统首次进行了分析研究,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
  1.在对秦岭造山带重要构造单元新发现和新认识基础上,对中秦岭构造带和镇旬盆地成矿背景和成矿系统的动力系统有了清晰的认识:
  (1)在发现勉略古缝合线和留坝-山阳主缝合带并认为勉略古缝合线的东延是经宁陕后折向北东方向而交于山阳主缝合带这一新认识的基础上;确认商丹带与留坝-山阳主缝合带之间的中秦岭构造带属晚古生代华北南缘在北俯机制下增生的弧前盆地沉积楔,从而对中秦岭铅锌、金矿集区的成矿背景和成矿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2)在提出扬子北缘加里东期存在一“三叉”裂谷系的新认识基础上,确认镇旬盆地为在北大巴山裂陷槽褶皱带基底上发育的旬阳残留盆地和由北东东向隐伏的宁陕-山阳俯冲带所增生形成的镇安-板岩弧前盆地叠加而成的一个复合性盆地;从而对镇旬盆地铅锌、金矿集区的成矿背景和成矿系统的动力系统及成矿机理有了清晰的认识。
  2.在上述新发现和新认识的基础上,对秦岭造山带中晚元古宙和显生宙板块构造格局和演化历史进行了重建和恢复,提出中晚元古宙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发育一复合“三叉”裂谷系;存在着一个径向的元古洋盆;显生宙则在留坝-山阳主缝合带位置上发育一宽阔的秦岭古洋盆,在该洋盆的西侧为华北古陆南缘,发育有完整的具日本海特点的沟-弧-盆体系;洋盆的东侧为扬子古陆北缘(在全球构造位置中属冈瓦纳古陆的西北缘),发育有一“三叉”裂谷系;其中其西臂和北东臂曾发育打开形成勉略山古洋盆;造成南秦岭微古陆块从扬子古陆北缘分离出来,一度向北西方向漂移。
  3.在对秦岭中晚元古宙和显生宙板块构造演化过程中的主要成矿作用和重要成矿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确认出了5个大型矿集区、18个主要成矿系统;其中对5大矿集区中9个典型成矿系统的成矿环境、成矿机制、时空演化及典型矿床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和阐述;首次对小秦岭金钼矿集区提出了陆内俯冲后弧岩浆热液成矿系统的新观点;确认中秦岭铅锌、金矿集区为晚古生代增生弧前盆地热水成矿系统形成的;认为南秦岭镇旬复合盆地铅锌金矿集区属隐伏俯冲沉积楔成矿系统和残留盆地热水成矿系统成矿的;首次对扬子周缘MVT型铅锌矿提出了“热基底”热水循环成矿系统的新认识;对勉略宁“三角”地区铜、金矿集区中新元古代活动陆缘成矿系统进行了初步研究,确定出了4个重要的次级成矿系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