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可识别性滨水空间营造方法初探——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滨水空间设计为例
【6h】

可识别性滨水空间营造方法初探——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滨水空间设计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图表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对象及范围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3 相关理论

1.4 研究方法与框架

第二章 滨水空间案例研究

2.1典型案例

2.2 存在问题

2.3 案例启示

2.4小结

第三章 淮安大运河滨水空间现状的可识别性研究

3.1功能的可识别性

3.2形态的可识别性

3.3景观的可识别性

3.4脉络的可识别性

3.5存在问题

3.6小结

第四章 可识别性滨水空间营造方法

4.1空间功能的可识别性

4.2空间秩序的可识别性

4.3空间感知系统的可识别性

4.4空间形态要素的可识别性

4.5空间物质要素的可识别性

4.6小结

第五章 实证:淮安市滨水空间城市设计——建构可识别性的滨水空间

5.1空间功能的可识别性构建

5.2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构建

5.3空间感知的可识别性构建

5.4空间要素的可识别性构建

结 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运河是河流的特殊形式之一,其滨水空间的塑造对彰显沿线各城市的特色、即可识别性,提升和重塑城市形象、改善城市环境、推动经济发展、提高文化品位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京杭大运河淮安段滨水空间的可识别性研究为起点,借鉴国内外城市构建滨水空间可识别性的方法并结合实际调研中所发现的问题,通过分析研究,归纳出营造可识别性滨水空间的要素与方式,并针对淮安大运河的特征,在构建大运河可识别性滨水空间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从可识别性方面对同类城市滨水空间的营造提供参考依据。
  本论文分为五个部分:
  研究背景:本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目的、研究范围、意义及内容框架。
  案例研究:针对国内外优秀案例进行归纳总结。
  现状研究:结合实际调研,从可识别性方面分析现状滨水空间的有利因素和存在问题。
  方法研究:从功能、形态、感知、要素四个方面对营造可识别性京杭大运河滨水空间形态的构架进行了研究。
  实例验证:通过设计实践,对构建淮安京杭大运河可识别性滨水空间提出了解决方案。

著录项

  • 作者

    李伟;

  • 作者单位

    长安大学;

  • 授予单位 长安大学;
  • 学科 城市规划与设计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李明;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TU984.113;
  • 关键词

    可识别性; 滨水空间; 营造方法; 形态构架;

  • 入库时间 2022-08-17 11:08:12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