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例
【6h】

环境质量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分析——以西安市和咸阳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相关理论

2.1 经济与环境系统理论

2.2 城市经济与资源环境理论

2.3可持续发展战略理论

2.4 循环经济理论

2.5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理论

第三章 西安市和咸阳市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3.1 西安市和咸阳市经济发展现状及分析

3.2 西安市和咸阳市环境质量现状及分析

3.3 生态环境及污染状况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西安和咸阳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关系及协调度分析研究

4.1 数据处理

4.2 拟合模型构建

4.3拟合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4.4 协调度分析

4.5 小结

第五章 西安市和咸阳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灰色系统预测分析

5.1 灰色预测模型GM(1,1)综述

5.2 灰色预测模型建立及计算过程

5.3 预测结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陕西省各个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不断加速,以及近十几年来人口的增多和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由此给城市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和经济问题。西安市和咸阳市作为陕西省主要城市,尤其是西咸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实施,其环境质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而出现下降,由此也增大了当地的环境风险。因此研究西安市和咸阳市环境与经济发展关系,对两市经济发展及西咸一体化战略实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西安市和咸阳市1997-2015年期间的环境与经济发展现状;并对西安市和咸阳市的环境指标因子与经济指标因子进行拟合,运用TOPSIS法评价模型研究两个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关系,对西安市和咸阳市的环境指标与经济指标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为西咸一体化的发展提供有用的政策建议;最后运用GM(1,1)预测模型预测西安市和咸阳市未来10年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关系,促进城市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得出以下结论:
  (1)西安市第三产业增长最快,占产业比重最大,基本保持在5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而咸阳市则以第二产业为支柱产业,第二产业比重从1997年的40.6%上升到2015年的59.9%。同时,两个城市的第一产业占比较小。
  (2)西安市和咸阳市环境质量三因子中,环境污染因子得分都是处于平稳发展阶段,得分波动幅度小。生态环境因子在两个城市得分平稳上升发展,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治理得分在两个城市整体下降,治理力度较小。
  (3)在西安市选取的3个环境污染指标中,工业废气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最高,工业废水次之。且环境治理指标中污水处理率和清运生活垃圾对西安市的环境治理起到重要作用。而咸阳市的环境污染指标中,工业废气对环境污染最严重,其中工业废气中所包含的SO2污染程度次之。
  (4)西安市和咸阳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标指数(经济总量、经济质量)拟合结果都为倒U型曲线。西安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因子指标指数(经济结构)拟合效果不显著,其中西安市第二产业结构和西安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西安市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而咸阳市环境质量综合指数与经济发展因子指标(经济结构)拟合效果显著,呈幂函数曲线。
  (5)西安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类型从1997-2007年的濒临失调转变为失调衰退,协调发展度不断变小;2008-2010年出现濒临失调-失调衰退-濒临失调趋势,协调发展度出现减小又增大的变化,协调关系变优;2011-2015年从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上升到中等协调,协调发展状况良好。咸阳市从1997-2004年出现濒临失调-失调衰退-濒临失调;到2005-2010年又转变为失调衰退;2011-2015从勉强协调转变为中等协调发展。综合来说,西安市和咸阳市的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良好,有向优质协调方向发展的趋势。
  (6)西安市和咸阳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D)的10年(2016-2025年)预测精度检验等级为合格,预测结果均为初级协调发展-中等协调-良好协调发展,说明未来10年的协调度水平较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