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关于农村老年人需求的一项心理学研究
【6h】

关于农村老年人需求的一项心理学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鲁东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1研究背景

2研究方法与过程

3研究结果与讨论

3.1农村老年人的生存需求

3.2农村老年人的关系需求

3.3农村老年人的超越性需求

4研究结论及应用意义

5研究的反思

后记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尤为显著,如何做好农村老年人工作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做好农村老年人工作,首要的条件便是了解他们的需求。 国外对老年人需求的研究多是在工业社会的背景下展开的理论探索与量化研究,大多采用临床实验、问卷调查与量表等方法,只有少数研究者采用了叙事、自我报告等方法。大部分研究结果尚存在争议,是否适用于我国农村老年人有待进一步探讨。国内目前对老年问题也日益关注,出现了大量针对老年人需求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数是针对老年人某一方面的需求展开,综合性研究较少;多以城市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较少有研究关注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多采用问卷调查与量表等方法对老年人的需求进行简单的研究,较少有深入的质的研究。研究者认为,了解我国农村老年人的需求,不仅要从客观的角度探讨农村老年人的诸种需求,还要深入到农村,了解他们的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倾听他们对自身需求的感受。 在进行文献分析与理论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农村老年人的需求划分为生存需求、关系需求与超越性需求三个维度编制问卷,以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晋东南地区F县附近的农村和县城内的老年公寓为研究地点,以60岁以上无明显精神障碍的农村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180份),同时采用现场研究的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与研究对象在自然情景下的互动中,采用参与式观察与个人访谈(20人)等方法(为了解当地农村老年人与经济发达地区农村老年人在需求方面有何不同,其中个别访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胶东半岛的某沿海农村的老年公寓展开),收集到大量直观、生动的研究资料,然后采用情境式分析和类属式分析的方法分析整理这些资料,并进行了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通过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的“解释性”理解,尽可能清晰完整地呈现当前农村老年人需求的表现形式与满足状况。研究结果表明: 1、农村老年人主要靠家庭满足生存需求。如,68.3﹪的农村老年人靠自己或其他家庭成员满足经济保障需求;87﹪的农村老年人认为家庭成员是自己最主要或最希望的照顾者;农村老年人的医疗费用的支出者中家庭成员占到91.4﹪。 2、农村老年人的生存需求处于低水平满足状态。尽管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准不高,认为自身的经济条件“相当充裕”与“略有节余”者只有46.1﹪,其余的农村老年人只是感到生活能够勉强过得下去甚至感到生活困难;45.5﹪的农村老年人日常生活需要照顾,63.4﹪日常生活需要照顾的农村老年人对自己所获得的照顾感到满意,其余则感到“一般”或不满意;农村老年人严重缺乏医疗保健知识,靠“吃药”维持健康的选择比率为53.3﹪,16.7﹪的农村老年人没有任何维持健康的措施,“调整饮食”、“加强锻炼”、“调整心情”的选择比率只有25﹪,农村老年人的健康需求主要体现在对医疗保障的需求之上。家庭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有限,认为自己“一般病痛看得起,大病看不起”的农村老年人占到56.9﹪,“看不起病”的也有11.8﹪。 3、社会关系对农村老年人具有重要意义。农村老年人不但通过与配偶、子女和亲邻的互动满足关系需求,而且满足生存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超越性需求。 4、农村老年人关系需求的满足水平不高。尽管从总体上看,农村老年人与配偶、子女以及亲邻的关系都是比较和谐的,但接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丧偶(48.3﹪);访谈结果显示,部分老年人因为子女外出工作等原因而无法经常见到子女;亲邻多用来满足休闲娱乐需求,亲邻之间的互助功能减弱,其重要性远远不如配偶与子女。 5、农村老年人实现超越性需求需要有必要的物质基础,并提升自身的意义感。58.3﹪的农村老年人对自己感到满意,不满意者为30﹪。影响农村老年人自我满意度的主要因素是其能否整合并接纳过去的经验与目前的生活状况。农村老年人最为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需求而对劳动、娱乐休闲与社会事务参与都不是很感兴趣。这一方面是因为物质条件的限制,一方面是因为农村老年人意义感的缺乏。 6、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其需求满足程度的很大影响。在20位访谈对象中,就有7位由于某种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而产生了心理问题,比率高达35﹪。 本研究的应用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概括:1、农村老年人的生存需求主要靠家庭满足,单个家庭在抵御风险方面的能力有限,亟待社会的参与;2、社会关系对农村老年人各种需求的满足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农村老年人丧偶率高,子女个数减少或外出造成空巢的趋势之下有必要加强村民之间的联系;3、农村老年人超越性需求的实现,首先要有必要的物质基础,另外还要加强对农村老年人现实价值与终极价值两个维度的关怀,增强农村老年人的意义感;4、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其需求满足程度的很大影响,在农村老年人各种需求满足程度都不是很高的情况下,有必要关注其心理健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