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勒弗维尔三大原则视角下的林语堂《中国人》中的文化翻译
【6h】

勒弗维尔三大原则视角下的林语堂《中国人》中的文化翻译

代理获取

摘要

林语堂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翻译家,散文家,哲学家,语言学家和词典编纂学家。作为翻译家,他首次提出“翻译是一门艺术”,是将中国文化推向世界的成功的译家;作为一现代作家,他兼用中文和英文创作,是中西方语言和文化的集大成者。随着跨文化交流的迫切需要,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本土文化的输出。林语堂作为中国文化输出的先驱之一,以其翻译作品的数量之多和在目的语读者中产生的巨大凡响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学者的关注。然而大多数学者只集中在对林语堂翻译原则和翻译技巧的研究。这种研究仍然停留在翻译的语言学领域,这与译界提出的“文化转向”相比处于滞后状态,因而不能对林语堂翻译活动作出较深刻的研究和解读。
   本文旨在勒弗菲尔(lefevere)提出的“改写”理论框架下,从社会文化角度研究林语堂翻译理论与实践。勒弗菲尔从文化的角度,探讨了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是影响译者创作的三大因素。本文正是从这三个要素探讨林语堂的翻译活动,分析林语堂选材和翻译策略的深层原因。本文通过个案分析论证了林语堂在《吾国与吾民》中意识形态,赞助人和诗学对其文本的选择及翻译策略的影响。之所以选择《吾国与吾民》为个案来论证,是因为这本书可视为林语堂人生的转折点。《吾国与吾民》(又名《中国人》)是林语堂先生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赛珍珠的鼓励下创作的。这本书最初由英文撰写,在美国首次发表就引起了轰动,是当时美国最畅销的书,从此林语堂的名字也响彻美国文坛。正因为这本书的强烈反响,随后林语堂开始了他三十年的旅美创作生涯。
   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林语堂的作品在目的语读者中备受推崇的原因在于他在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迎合了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诗学传统。而他的作品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引起共鸣,是因为他背离了当时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而独抒闲适性灵,但是不能光凭这一点就否认林语堂对传播中国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在吾国与吾民这本书中,林语堂巧妙的将归化和异化的翻译策略结合起来,将中国特有的事物展现给西方读者,并将复杂的中国风俗用通俗的话语介绍给西方读者。纵观中国文坛能传播中国文化并能引起目的语读者共鸣的作家不多,林语堂算是这样的作家之一。当今全球化的趋势要求我们向世界输出中国文化,林语堂的吾国与吾民恰好为我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