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解海龙与卢广纪实影像的社会价值研究
【6h】

解海龙与卢广纪实影像的社会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目的

1.1.2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范围的限定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纪实摄影的纪实与真实

2.1 纪实摄影的发展

2.2 纪实摄影的界定

2.3 社会纪实摄影的内涵

2.4 “纪实”与“真实”的差异

2.4.1 对纪实与真实的解析

2.4.2 客观真实与主观真实

2.4.3 事件真实与瞬间真实

第三章 解海龙与卢广纪实摄影的题材选择与表现

3.1 个人经历与摄影关注

3.1.1 解海龙:“小我”到“大我”的转变

3.1.2 卢广:猎奇获奖到震撼感悟

3.2 纪实摄影的题材选择

3.2.1 解海龙:充满人道情怀的纪实选材

3.2.2 卢广:关注社会问题和边缘题材

3.2.3 纪实摄影题材变化分析

3.3 情感与意志的张力及其对影像的构建

3.3.1 人文情感在解海龙与卢广作品中的体现

3.3.2 解海龙:访贫问苦,跋涉万里

3.3.3 卢广:阳光下的潜行者

3.4 纪实摄影题材的拍摄手法与表现形式

3.4.1 解海龙用镜头塑造出的典型人物

3.4.2 卢广纪实影像的审美观

第四章 解海龙与卢广作品传播与社会价值取向

4.1 纪实摄影特殊的叙事功能

4.1.1 纪实影像与影像叙事

4.1.2 “生活态”与“说故事”

4.2 解海龙与卢广作品的传播与解读

4.2.1 媒介传播的影响

4.2.2 传播媒介对影像解读产生的影响

4.2.3 解海龙是影响国策的第一人

4.2.4 关于卢广的争议

4.2.5 解海龙与卢广异曲同工的价值取向

第五章 纪实摄影在当代中国的社会价值体现

5.1 以爱为本推动社会变革

5.1.1 希望工程带来的社会效应

5.1.2 卢广纪实摄影的社会批判价值

5.2 社会纪实摄影的定位

5.2.1 社会纪实摄影在各个时代的定位

5.2.2 摄影艺术的审美定位

5.3 “人”在社会纪实摄影中的内涵

5.4 摄影艺术家的社会角色

5.5 时代呼唤纪实摄影勃兴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社会纪实摄影用真实的拍摄方式,记录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拍摄者作为社会中的人对现象的记录,反映的是社会现实的一种能动形式。纪实影像的影像叙事与其他叙事符号一样,是一种无国界通俗易懂的叙事语言,其独特的叙事风格能够发人深省,让人们深入对现实的认知,发现社会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记录事件的真实,引发媒介的传播,吸引受众的思考,起到人们对特殊群体的关注,实现改变现状的终极目标,推动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促进变革现行体制,影响国家大政方针的决策。纪实影像的力量从某种意义上讲,可以改变人的命运,也可以记录历史,推进国家制度建设和社会的发展。
   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包含了作者以爱为本的拍摄之情。影像包含了对渴望读书孩子们的关爱,希望工程通过媒介传播,受到社会的关注。解海龙拍摄的“大眼睛”,照亮了农村落后的教育现状,为农村孩子实现理想带来了新的希望。解海龙记录了孩子们渴望读书的美好愿望,他的影像作品感动了千千万万颗关爱之心,让贫困农村的孩子们改变了命运。卢广在社会纪实摄影中以一名“自由人”的拍摄角度,洞察“纪实”在社会中的艺术秉性,他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他独特的视角及其创意和非凡的毅力,使他在全国摄影界和媒体中受到了广泛关注。他的作品反映了当代社会存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关注环境污染、深入艾滋病村等一系列反映社会阴暗面的纪实题材,带给人们思考,让人回味。
   本文通过对解海龙镜头下希望工程的解读和对卢广摄影作品的探析,证实了在现实生活中纪实影像的社会意义和由此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