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地域山地聚落布局形态分析——以山西方山县张家塔与四川九寨沟为例
【6h】

不同地域山地聚落布局形态分析——以山西方山县张家塔与四川九寨沟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

1.4研究方法与途径

1.5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结构

第二章 张家塔及九寨沟背景资料分析

2.1两地区位分析

2.2自然环境分析

2.3历史背景与社会人文条件分析

2.4本章小结

第三章 山地聚落空间结构分析

3.1影响山地聚落空间结构的因素

3.2以张家塔为例的聚落空间结构形态

3.3以九寨沟为例的聚落空间结构形态

3.4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两地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

4.1以张家塔为例的传统建筑形态

4.2以九寨沟为例的羌族传统民居建筑形态

4.3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同地域对山地聚落的影响

5.1两地背景资料及构成因素对比分析

5.2不同地域对建筑及建筑手法的影响

5.3汉、羌两族传统建筑的相同与不同

5.4两地山地聚落的价值与影响

5.5基于不同地域的山地聚落保护

5.6张家塔及九寨沟聚落建筑的发展对策

5.7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两地背景资料及构成因素对比表

附录二:张家塔民居古门匾诠释

附录三:碑记及题刻

插图表格目录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同地域山地聚落布局形态的相关问题也渐渐地受到人们的重视。对于不同地域山地聚落布局形态来说,其在现实中不仅仅会影响到建筑及其建筑手法,还很有可能会影响到城市经济的发展。
  本文在实地调研和测绘的基础上,对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张家塔村与四川九寨沟老县城的传统聚落进行细致的剖析。2008年的坟川大地震,对九寨沟地区乃至当地整个羌族而言是一场毁灭性的灾难,很多羌民聚居的宅院遭到严重的破坏,道路被损毁,曾经生活的土地有的已面目全非。传统文化及传统民居建筑“抢救”势在必行。张家塔古民居始建于16世纪初,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清代传统聚落民居,2009年被评为第三批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
  本文一方面从南北两处不同的山地聚落的区位、自然条件、历史背景与社会人文环境等分析了不同地域山地聚落的形态,并结合山地聚落独有的地质条件和气候特征,研究以张家塔及九寨沟为例的聚落历史演变、聚落文化和聚落人口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从两个聚落布局形式、空间序列等角度进行分析,详细解读两个聚落点状、线状、面状的实体构成要素,并对聚落内的道路系统做了空间梳理。同时根据详细的测绘图片、照片和文本资料,深入分析,从建筑的角度分析民居的形制、构成要素、功能结构、空间形态、技术要素及装饰艺术等。
  文章在比对两处聚落有哪些相同与哪些不同之后,以四川九寨沟和山西张家塔作为代表,分析导致中国南北方聚落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最后通过研究,得出在古人利用自身智慧,因地域不同而造就了不同的传统建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