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cTnI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6h】

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cTnI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索引表

声明

前 言

资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 述:七氟醚对心血管的影响

个人简介

致 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G)患者cTnI的影响,观察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36例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七氟醚组。两组病人均用面罩吸纯氧,去氮,静注咪唑安定、依托咪酯、芬太尼,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明视气管内插管。对照组以芬太尼、丙泊酚等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组以七氟醚与芬太尼、丙泊酚等静吸复合麻醉。术中连续观察心电图(ECG)、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记录搭桥手术时间。分别于入室(t1)、插管前(t2)、插管后2min(t3)、切皮后2min(t4)、锯胸骨后2min(t5)、阻断冠状动脉开始搭桥后(t6)、搭桥结束后(t7)、手术结束后(t8)、搭桥结束后2h(t9)、搭桥结束后8h(t10)、搭桥结束后24h(t11)共11个时点记录SBP、DBP、MAP、HR、CVP,统计两组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于麻醉前(T1)、搭桥结束后即刻(T2)、2h(T3)、8h(T4)、24h(T5)共5个时间点进行抽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I(cTnI)。 结果:两组的SBP、DBP、MAP、CVP、HR组间无差别(P>0.05);麻醉诱导后两组SBP、DBP、MAP值均呈下降趋势,与基础值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后均有回升,除SBP外最高值与基础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切皮后再次下降(P<0.05),锯胸骨后又有上升,开始搭桥后又下降,并达到最低水平,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较低水平,搭桥结束后开始回升,搭桥结束2h回复到接近术前水平。CVP在血管吻合前呈上升趋势,在血管吻合期间达到最低点,之后回升。SBP、DBP、MAP、CVP、HR组内与组间的交互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搭桥时间、搭桥数目无差别(P>0.05),ICU停留时间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心动过缓发生率明显高于七氟醚组;七氟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心率的稳定。七氟醚组较对照组cTnI水平变化:T1~T4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T5两组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TnI于T4开始逐渐升高,T4、T5与T1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5和P<0.01),cTnI组内与组间交互效应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时间变化趋势不同,对照组较七氟醚组上升明显(P<0.05)。 结论:七氟醚静吸复合麻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并能降低搭桥患者血清cTn—I,可能对患者有心肌保护作用;尽管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对心肌的损伤程度相对较小,但术中心肌保护措施是不可缺少的;七氟醚组能够更好地维持心率的稳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