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犬左心室急性心肌缺血不同起搏位点跨壁径向位移的超声研究
【6h】

犬左心室急性心肌缺血不同起搏位点跨壁径向位移的超声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 果

讨 论

结 论

参考文献Ⅰ

附表

综述 心室构造与功能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个人简介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比格犬左心室(LV)急性心肌缺血(ISCH—NSR)及缺血后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峰值径向位移(RD)变化,量化评价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力学状态特征,为优化缺血心肌起搏方式提供新的力学依据。 方法:10只健康比格犬开胸模型,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诱导产生ISCH—NSR。结扎冠状动脉20min后ISCH—NSR以及随机对缺血后左心室侧壁(ISCH—LVL—P)、左心室心尖(ISCH—LVA—P)和左心室缺血与非缺血交界区起搏(ISCH—LVB—P)。每种起搏状态稳定5min后,分别采集三个连续心动周期二尖瓣、乳头肌以及心尖标准短轴切面动态二维组织多普勒(TDI)速度图像。分析评价急性心肌缺血前后及缺血后LV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不同层次心肌RD、达峰时间(RD—TC)、达峰时间标准差(RD—TSD)等力学参数变化。 结果:①NSR状态跨壁三层心肌RD呈现subend>mid>subepi趋势,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SCH—NSR状态LV二尖瓣和乳头肌短轴前壁以及心尖短轴前壁、下间壁、下壁、后壁的节段整体、心内膜下心肌(subend)、中层心肌(mid)、心外膜下心肌(subepi)的RD均呈下降趋势,其余节段呈增高的趋势;ISCH—LVL—P、ISCH—LVA—P和ISCH—LVB—P状态组内跨壁三层心肌间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SCH—LVL—P、ISCH—LVA—P和ISCH—LVB—P状态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三层心肌R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NSR状态中,12个节段与节段整体的RD均有相关性,只有相应节段的部分层次无相关性;ISCH—NSR状态乳头肌和心尖短轴前壁节段跨壁的RD与相应节段整体的RD相关性丧失;ISCH—LVL—P和ISCH—LVB—P状态节段跨壁的RD和相应节段整体的RD相关性高于ISCH—LVA—P状态。③NSR状态LV心肌节段整体和不同节段跨壁心肌RD—TC发生在T波之前;ISCH—NSR状态LV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的RD—TC较缺血前延迟,发生在T波之后,部分节段整体RD—TC延迟较缺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后LV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跨壁心肌RD—TC延迟在T波之后,不同起搏位点间RD—T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NSR状态LV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的RD—TSD同步性好;ISCH—NSR状态LV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的RD—TSD较NSR状态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SCH—LVL—P状态subend和mid,ISCH—LVA—P状态subend和mid,ISCH—LVB—P节段整体、subend和mid的RD—TSD均较ISHC—NSR状态相应节段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NSR状态比较,ISCH—NSR状态LV心肌节段整体和跨壁心肌的峰值RD降低、相关性破坏、RD—TC延迟、RD—TSD增大;急性LV心肌缺血不同起搏位点的力学参数变化中,ISCH—LVA—P状态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的RD相关性最低,ISCH—LVL—P、ISCH—LVA—P和ISCH—LVB—P状态能部分恢复跨壁心肌运动的同步性。通过LV跨壁心肌RD的超声力学评价,能够深入揭示急性心肌缺血状态及不同起搏位点节段整体和节段跨壁心肌的力学异常状态,为进一步精确可靠的研究心肌构造与功能提供更为敏感的量化指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