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治疗方案选择的系统评价
【6h】

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治疗方案选择的系统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写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系统评价的技术线路详见图1-1所示。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临床试验收集方法

1.4 原始文献的筛选及质量评价:

1.5 资料提取包括以下内容:

1.6 资料分析

结果

2.1 检索结果

2.2 质量评价

2.3 Meta分析结果

讨论

3.1 是否需要治疗?保守还是干预?

3.2 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还是介入?

3.3 本系统评价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作者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保守治疗、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最佳的治疗方案。
   方法:
   计算机检索1990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CNKI、万方、维普等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同时间段的多种国内期刊,并追查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颅内未破裂动脉瘤保守治疗、手术夹闭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共同评价所纳入研究的质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应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及数据处理。
   结果:
   共纳入符合要求的临床对照研究18个,共包括病例数22654个。Meta分析结果显示:(1)保守组和手术组患者未破裂动脉瘤破裂率的比值比(oddsratio,OR)值为8.63(3.14,2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亚洲研究显示保守组和介入组患者动脉瘤破裂率的OR值为1.73(0.31,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保守组和手术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的OR值为1.63(0.74,3.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保守组和介入组患者不良预后发生率的OR值为8.22(1.55,43.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手术组和介入组患者术后1月不良预后发生率的OR值为1.54(1.13,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亚洲研究、法国研究显示手术组和介入组患者术后1年以上的不良预后发生率OR值分别为0.81(0.17,3.87),1.93(0.39,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美国研究的结果显示:OR值为2.67(2.30,3.1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7)美国研究显示手术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7.8天,而介入组为3.2天,二者WMD为3.75(2.70,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平均花费为40969美元,而介入组为39909美元。
   结论:
   (1)保守治疗的动脉瘤破裂率明显高于手术夹闭治疗,颅内未破裂动脉瘤应当积极外科干预,保守治疗动脉瘤破裂的风险巨大。
   (2)与保守治疗相比,手术夹闭不能降低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而介入治疗可明显降低患者的不良预后发生率。
   (3)在美国,介入治疗技术已成熟,与手术夹闭相比可明显降低患者的近期不良预后、远期不良预后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与手术治疗相近。在亚洲和欧洲,介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成熟,与手术夹闭相比患者近期不良预后发生率明显降低,而远期治疗效果与手术夹闭无明显差异。
   (4)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血管内介入治疗将取代手术夹闭,成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