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6h】

山西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与人类白细胞抗原-DRB1基因多态性关系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山西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1 资料和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第二部分山西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与HLA-DRBl基因多态性

一、资料和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原发性肝癌(primaryhepaticcarcinoma,PHC)简称肝癌,是发生于肝实质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的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常见、最具危害性的恶性肿瘤之一。PHC的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关,已有研究表明,PHC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感染以及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有关[1]。HLA作为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因群,也参与抗HBV免疫及HCC发生。HLA基因分为3类即Ⅰ、Ⅱ、Ⅲ类基因,调控免疫应答强弱的HLA基因主要位于HLA-Ⅱ类基因DR区内,该区域第二外显子区核苷酸序列具有高度的变异性,其中以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最为丰富。有研究报道,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后肝癌的发生有关,并呈现种族及地区差异性。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观察到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和发病具有家族性,但同样暴露在感染HBV的家庭中,感染相同的HBV亚型,也会造成不同的临床结果,有部分人群甚至从未发现感染HBV的证据,推测这部分人群可能存在着一种对HBV感染的个体特异性抵抗。提示我们宿主免疫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共同免疫遗传背景的家族性乙肝人群发展为肝癌是否也呈现聚集性呢?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的发生与HLA-DRB1基因关系如何呢?本次我们将以山西地区家族性乙肝肝癌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重点研究。
   目的:
   (1)探讨山西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的发病特点及其乙肝病毒的感染模式
   (2)探讨山西地区家族性乙型肝炎人群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生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方法:
   (一)以山西地区HBV感染后肝癌患者及其直系亲属(共20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FQ-PCR)检测HBV-DNA载量、免疫荧光法检测AFP、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并进行腹部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首先就肝癌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吸烟饮酒史、乙肝家族史、HBV感染时间、肝硬化、肝癌史及个人饮食习惯等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然后,按有无乙肝家族史分为家族性乙肝肝癌组(47例)和非家族性乙肝肝癌组(25例),对两组肝癌人群就肝癌发病年龄、肝癌聚集性、HBV复制状况、HBV感染模式进行比较。
   (二)家族性乙肝肝癌组患者及其成员(共182例),分为四组:正常组(CON)41例、慢性乙型肝炎(CHB)组50例、肝炎肝硬化(HC例)组44例、肝癌(PHC)组47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杂交技术(PCR-SSO)检测HLA-DRB1各等位基因,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计算法进行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首先比较各组HLA-DRB1基因低分辨分型(即分型到*后面的前两位)频率;然后对有显著性差异HLA-DRB1位点,比较各个基因高分辨分型(即分型到*后面的第四位)频率的分布。
   结果:
   (一)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乙肝家族史、肝癌家族史、HBsAg阳性、HBcAb阳性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2)家族性乙肝肝癌组和非家族性乙肝肝癌组患者发生肝癌的年龄差别有显著性(uc=5.263,P<0.05)。有乙型肝炎家族史患者发生肝癌的年龄以30岁至50岁发病多见,而无乙肝家族史的肝癌发生的年龄以50-70岁多见。(3)有乙肝家族史肝癌患者,家庭聚集性肝癌发生比例(42.55%)高于无乙肝家族史的(4%),差异有显著性(x2=11.74P<0.05)。(4)有乙肝家族史肝癌患者HBV-DNA阳性率(72.34%)高于无乙肝家族史者(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96P<0.05)。(5)原发性肝癌HBV感染模式以HBsAg、HBcAb及HBeAb三阳性为多见,比例为62.5%(45/72)。
   (二)HLA-DRB1基因位点检测结果:在检测的14个等位基因位点中(1)HLA-DRB1*0701等位基因频率在慢乙肝组、肝硬化组与肝癌组分别为23.0%、20.5%、21.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5%),差异有显著性(X2分别为6.846,4.807和5.765,P<0.05),OR分别为3.200,2.755和2.976,且HLA-DRB1*0701等位基因频率在HBV-DNA阳性组(24.2%)高于HBV-DNA阴性组(12.6%),差异有显著性(x2=7.999,P<0.05)。(2)HLA-DRB1*0101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肝癌组(9.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52,P<0.05,OR=8.576)。(3)HLA-DRB1*1501等位基因表达频率在家族性乙肝肝癌组、肝硬化组分别为4.3%和6.8%,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分别为7.837和4.300,OR分别为0.355和0.216)。
   结论:
   1、乙肝家族史、肝癌家族史、HBsAg阳性、HBcAb阳性是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有乙肝家族史肝癌患者发生肝癌的年龄较小,以30岁至50岁发病多见;家族性乙肝呈现肝癌高发且聚集的特点;原发性肝癌HBV感染模式以“小三阳”为多见;HBV-DNA复制与否与肝癌的发生有关。提示临床上应重视家族性乙肝尤其是有肝癌家族史患者的抗病毒治疗。
   2、HLA-DRB1*0701等位基因可能是山西地区汉族家族性乙肝人群慢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且HLA-DRB1*0701等位基因与HBV复制有关。HLA-DRB1*0101等位基因可能是家族性乙肝原发性肝癌的易感基因。HLA-DRB1*1501等位基因可能是家族性乙肝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的抗性基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