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骨髓库第四届年会
中华骨髓库第四届年会

中华骨髓库第四届年会

  • 召开年:2013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3-05-20

主办单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

会议文集:中华骨髓库第四届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识别和鉴定HLA新等位基因B*07:60,调查分析该基因的遗传情况.rn 方法:应用聚合酶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PCR-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primer,PCR-SSOP)技术对中国骨髓库志愿者血样进行HLA分型,发现一例HLA-B疑似新等位基因,用DNA测序技术(PCR-SBT)及血清学鉴定新等位基因并对该基因的携带者进行家系调查.rn 结果:经DNA测序确定为HLA新等位基因序列,该等位基因与其最相近的等位基因HLA-B*07:33相比,第3外显子第559位碱基G->C,第560位碱基A->T,即Codon163位GAG->CTG,导致相应的氨基酸谷氨酸改变成亮氨酸.其血清学分型证明此新基因属于B7.家系分析表明该新基因来自携带者母亲一方.rn 结论:DNA测序表明被测样本含有HLA-B新等位基因,报告呈递给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于2007年9月25日确定命名为HLA-B*07:60.血清学表达B7抗原,且此新等位基因遗传于他的母亲.
  • 摘要:目的:了解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中HLA-B*07:10的HLA-A,-B,-C,-DRB1,-DRB3,-DQB16座位高分辨单体型构成及其分布特点.rn 方法:在中华骨髓库四川分库2010-2011年入库数据中,查询含有HLA-B*07:10的标本,补充其HLA-C,-DRB3,-DQB1高分辨资料;采集家系进行6座位高分辨分型,推导其单体型.在HaploStats查询该单体型在全球的分布.rn 结果:筛选到含有HLA-B*07:10的标本16例.其中14例四川广元汉族捐献者的分型结果显示具有一个相同的6座位高分辨单体型:HLA-A*02:01-B*07:10-C*07:02-DRB1*03:01-DRB3*02:02:01G-DQB1*02:01;另2例标本包含HLA-A*02:01-B*07:10-C*07:02,但HLA-Ⅱ类分型结果不含有HLA-DRB1*03:01-DRB3*02:02:01G-DQB1*02:01.HLA-A*02:01-B*07:10-DRB1*03:01三座位单体型仅在奥地利常见(>0.0004).rn 结论:HLA-B*07:10在四川汉族人群中有独特的分布,其单体型以HLA-A*02:01-B*07:10-C*07:02-DRB1*03:01-DRB3*02:02:01G-DQB1*02:01为主.
  • 摘要:目的:识别并确认两个新的HLA等位基因.rn 方法:应用PCR-SBT、GSSP及单链测序基因分型技术对4份中华骨髓库供者样本进行HLA-A、B、DRB1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将所得序列与现有数据库内数据进行序列比对.rn 结果:4个样本各有一个位点与目前已知的相应HLA-A、B等位基因序列均不一致,样本1与其同源性最高的A*11:01:01的差异表现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的193G>T,194C>T,导致第41位密码子由丙氨酸变为亮氨酸,样本2与其同源性最高的B*44:02比较差异表现在第2外显子区域中第320位碱基由G>A,导致编码的第83位密码子由精氨酸变为组氨酸,样本3与其同源性最高的B*40:06:01的差异表现在第2外显子272位碱基由C>T,导致第67位密码子由丝氨酸变为苯丙氨酸,样本4与其同源性最高的B*46:01:01比较差异表现在第3外显子区域中第387位碱基由G>C,但并未引起所编码的氨基酸的改变.rn 结论:4个样本分别为HLA-A和HLA-B位点的新等位基因,并已被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A*11:97、HLA-B*44:127、HLA-B*40:162和HLA-B*46:01:07.
  • 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硬皮病样改变临床特征.方法:1例Allo-HSCT患者,男,22岁,运动员,身高197cm,体质量105kg.回顾性分析非血缘HSCT后发生硬皮病样变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结果:皮肤病理检查诊断为"局限性硬皮病组织学表现,考虑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雷帕霉素、他克莫司等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随访3年病情无反复,生活质量好.结论:Allo-HSCT后硬皮病样变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一种特殊表现,加强免疫抑制治疗后转归良好,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疗效与治疗经验.rn 方法:对15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同胞间HLA不全相合/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观察移植疗效及并发症,结合相关文献讨论分析.rn 结果:移植+9~+24天(中位时间+13.8天)中性粒细胞>0.5×109/L;+14~+26天(中位时间+17.3天),血小板>20×109/L.2例于移植+26d(HLA3/6相合)和+48d(HLA-A、DR各一个位点不合)发生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予甲强龙治疗后控制,9例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局限型6例(1例为HLA全相合,1例为HLA-B一个位点不合,4例HLA3/6相合),广泛型3例(其中1例为HLA-DR一个位点不合,1例为4/6相合(HLA-A、B不合),1例HLA3/6相合);4例发生肺部感染,3例发生肠道感染,1例出现肝功能损害,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无1例发生VOD;随访3~37月,14例患者无病生存,1例死于肺部侵袭性真菌感染.rn 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可靠方法,在充分考虑移植风险和积极准备的基础上可实施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 摘要:目的:观察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对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GVHD调节作用.rn 方法:体外采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与小鼠淋巴细胞共培养,采用CCK-8检测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CD3T细胞及CD49b NK细胞和粘附分子CD49d(VLA-4)表达变化,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4、IFN-γ的表达变化.构建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模型,共同输注人脐血源基质细胞,观察移植小鼠生存率,GVHD临床表现,GVHD的病理以评价GVHD严重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后小鼠CD3T细胞及CD49b NK细胞和粘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变化,ELISA检测共培养上清中IL-4、IFN-γ的表达变化.采用CM-DiI标记人脐血源基质细胞,观察其在移植细胞体内的迁移分布情况.rn 结果:hUCBDSCs具有促进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的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hUCBDSCs联合rhIL-2促增殖作用更强(p<0.05),hUCBDSCs培养上清无促增殖作用;hUCBDSCs明显增加混合淋巴细胞培养体系中淋巴细胞S期和G2/M期的比例(p<0.05);hUCBDSCs和hBMSCs均促进CD49b NK细胞、降低CD3T细胞和粘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hUCBDSCs的作用更强(p<0.05);hUCBDSCs和hBMSCs均促进IL-4、降低IFN-γ表达,hUCBDSCs的作用更强(p<0.05).hUCBDSCs明显降低移植小鼠的死亡率,延长其生存期(p<0.05);组织病理学评分及GVHD临床积分均显示联合hUCBDSCs移植组小鼠GVHD发生程度明显低于单纯BMT组(p<0.05);联合hUCBDSCs移植明显促进受体小鼠外周血中IL-4表达,抑制IFN-γ表达(p<0.05);联合hUCBDSCs移植增加受体小鼠脾脏CD49b NK细胞、降低CD3T细胞及粘附分子CD49d的表达(p<0.05);联合hUCBDSCs移植明显降低GVHD靶器官粘附分子CD49d(VLA-4)的表达(p<0.05).CM-DiI标记的hUCBDSCs早期在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小鼠的大多数器官中表达,其后主要在骨髓、免疫器官脾脏及皮肤、肝脏及小肠等GVHD主要靶器官中持续表达,而在其它器官中,表达逐渐减弱,甚至消失.rn 结论:人脐血源基质细胞具有调节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细胞GVHD的作用,其可能通过调节CD3T和CD49b NK细胞、粘附分子CD49d及细胞因子起作用.
  • 摘要: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可以引起患者严重的粘膜损伤,已有证据显示谷氨酰胺能降低接受化疗药物患者黏膜炎的发生率,但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感染的预防、造血重建时间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等并发症是否积极的作用报道较少,本例主要是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及其恢复过程的影响的观察.rn 方法:选择于2007-2009年在我院接受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的38例血液系统患者.所有患者移植前均处于完全缓解状态,营养中等或良好,心、肝、肾功能正常,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化全胃肠外营养液组(标准组,n=15)和加用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液组(谷氨酰胺组,n=23).造血干细胞输注后第1天开始给予全胃肠外营养与胃肠外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待达到造血重建标准且无消化道症状时停用.观察两组患者粘膜损害的发生比例、中性粒细胞的恢复时间、感染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等情况有无差异.rn 结果: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两组患者营养物质的摄入基本相同,谷氨酰胺组有5例发生黏膜炎,标准组有11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1例发生较重腹泻,标准组有5例,差异显著(P<0.05);谷氨酰胺组有3例发热超过5天,标准组有7例,差异显著(P<0.05);标准组和谷氨酰胺两组中性粒细胞≥0.5×109/L的持续时间和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添加谷氨酰胺的全胃肠外营养可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感染及粘膜损害,有利于异基因移植患者恢复,但对减少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和造血重建的时间未见显著性差异.
  • 摘要:目的:研究人胚胎间充质干细胞(hFMSC)的生长特性及骨髓瘤(MM)细胞对其表达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护骨素(OPG)的影响.rn 方法:常规分离培养hFMSC,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免疫表型,yon Kossa染色及油红O染色观察hFMSC向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分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与8226、XG7细胞共培养前后hFMSC对RANKL/OPG的表达.rn 结果:hFMSC表现出很强的增殖能力,且扩增传代15次后增殖能力无明显下降;该类细胞不表达造血细胞标志CD34,而高表达一些黏附分子如CD29、CD44及CD49e;hFMSC具有成骨成脂的分化潜能;hFMSC不表达RANKL,与8226或XG7细胞共培养后RANKL表达明显增加,而OPG表达明显受抑.rn 结论:hFMSC与来源于成人骨髓的MSC具有类似的生长特性、免疫表型及分化潜能,hFMSC不表达RANKL,MM细胞促进hFMSC表达RANKL,抑制OPG的表达.
  • 摘要:本编纂组充分分析了来自全国三十个实验室和骨髓库的30多万份HLA高分数据,特别是对2013年入库的17万份高分数据并参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参考了国际CWD的准入标准,根据中国人群HLA数据的特点制定了中国CWD准入标准,在此标准的基础上对中国目前HLA数据进行筛选。初步确定了A位点105个,B位点159个、C位点90个、DRBi位点89个、D邻1位点21个,总计474个HLA等位基因进入中国CWD表,其中有71个为国际CWD表未列入的等位基因。还有一些个等位基因有待列入中国CWD表,专家们认为这些等位基因需要进一步复核。相信此表的建立为中国HLA临床检测,实验室的评估和骨髓库供者的筛选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 摘要:由于核酸探针设计的限制或"phase模棱两可",目前HLA DNA分型技术如测序(SBT)和探针杂交法(SSO)一般都会产生模棱两可结果.这里我们描述了应用新一代测序仪(NGS)基于单分子序列的8位数水平的HLA位点分型技术(SS-SBT)的开发和应用.新一代测序仪可以区分单个核酸碱基差别的HLA等位基因'人们期望以此可以解决"phase模棱两可的问题.8个经典HLA位点特异PCR引物将整个基因序列从增强启动区至3'端未翻译区扩增出来后.HLA-A,-B,-C,-DRB1和-DQB1的"Phase模棱两可"被完全解决,并且明确地指定了唯一的等位基因.因此,这种所描述的SS-SBT分型方法是一种优越的,有效的HLA分型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没有模棱两可地检测新等位基因和沉默基因(null allele).
  • 摘要:目的:了解中国人HLA-Cw与KIR的识别方式,为今后研究其在疾病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rn 方法:对154例吉林汉族无偿献血者,以PCR-SSP技术进行KIR和HLA-Cw基因分型.根据HLA-Cw与KIR识别方式,分析个体HLA-Cw与相应激活性或抑制性KIR受体的识别情况.rn 结果:吉林汉族人群中,HLA-C2Lys80+2DL1的组合频率最高为27.27%,其次分别HLA-C1Asn80+2DL2/2DL3为68.83%,2DS2+HLA-C1Asn80为9.74%,2DS1+HLA-C2Lys80为9.74%.分别有72.08%和21.43%的观察对象表达KIR2DL1、KIR2DS1而无相应HLA-Cw表达;21.43%的个体表达KIR2DS1而不表达HLA-Cwlys-KIR2DL1配对.2.60%的个体表达KIR2DS2而不表达HLA-Cwasn-KIR.2DL2/L3配对.rn 结论:在吉林汉族人群中,抑制性HLA-Cw-KIR受配体对表达高于活化性受配体对,约20%的个体单独表达激活性HLA-Cw-KIR受配体对.
  • 摘要:目的:本文收集了在本院就诊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现症患者58名,对其使用SBT法进行HLA-A ,B, DR各位点分析,并分析各位点与甲状腺相关抗体之间的关系,以期较全面的揭示HLA区域敏感性和保护性位点与亚甲炎发病的关系和可能机制。rn 方法:根据直接计数法计算HLA-A,B,DRB 1等位基因频率,使用卡方检验法在亚甲炎和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P值小于0.05为有显著性意义。rn 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亚甲炎患者中,HLA-A位点,A 1102/53频率呈有意义的增加,(0.022727vs 0.0029 P=009);就HLA-B位点而言,B3501 (0.204545 vs 0.0236 P='0.000). B 3503(0.05303 vs 0.0094 P='0.000),B 4403(0.022727 vs 0.0443 P='0.000)B 6701(0.05303 vs 0.0068 P='0.000)频率有非常显著意义的升高;DRBl区有多个等位基因频率在亚甲炎患者存在有意义的改变。频率增高的分别是DRB 10301(0.090909 vs 0.0485 P=026). DRB1 1301(0.037879 vs 0.0113 P=0.019)DRB1 1302 (0.015152 vs 0.0579 P=0.036) DRB1 1401(54(0.030303 vs 0.0029P=0.001),亚甲炎患者频率降低的是DRB1 '0701(0.068182 vs 0.1578 P=0.005)。rn 结论:本研究使用测序方法,全面检测了亚甲炎患者HLA-Ⅰ,Ⅱ类抗原的HLA-A,B,DRB 1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与同样方法进行检测的3238份江苏汉族人群HLA-A,B,DRB 1位点SBT高分辨基因分型结果进行对照,筛选出HLA-A 1102/53, HLA-B位点B3501.B 3503,B 4403,B 6701及DRB1 1302, 1401/54为亚甲炎发病的易感基因位点,而HLA-DRB1 '0701为亚甲炎发病的保护性位点,其中A 1102/53,B 4403. DRB1 1302,1401/54及HLA-DRB1 '0701与亚甲炎发病的关系为文献首次报道,进一步对等位基因与甲状腺抗体滴度,甲状腺球蛋白水平及易感性单体型的分析研究工作在进行中。
  • 摘要:The occurrence of graft rejection and/or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GVHD) after allogeneic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 is largely depended on whether the recipientand the donor have matched HLA types.Under normal circumstances, the individualwith completely matched HLA antigens can be the donor.However, due to the high levelof HLA polymorphism, the major obstacle in the 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is to find a donor with HLA antigens that are a perfect match.This can prove robe quite problematic.
  • 摘要:本文首先指出用多态性基因标记的方法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情况监控,是评估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与否的主要标准。定期监控造血干细胞植入情况的重要意义在于了解移植后受者体内供者细胞与自体细胞的比例,从而及时察觉植入失败或疾病复发,并给予适当的千预治疗。阐述了大部分实验室最常用的检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情况的两种方法分别为STR markers on theSequencer platform和the Taqman single nucleotide DNA polymorphism genotyping assay using theReal-Time PCR instruments使用两种方法的成本分析、敏感度、DNA要求的数量等等都会在讲课中提到。另外,临床案例里,从供、患者处选择有意义的基因标记的标准条件的分析也会讲解到:当一个受者接受了超过两个捐献者者的干细胞移植后,从各种细胞中通过细胞纯度,来评估监测结果和植入并发症。
  • 摘要:目的:比较CD25与ATG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预防GVHD疗效,对两组移植后生存率、急性GVHD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以及白血病复发进行分析,尝试建立一个新的、有效的无关供者移植方案.rn 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2月,14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在中华骨髓库和台湾骨髓库配型成功,进入这项开放的、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统计学处理:根据随访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移植后临床结果,发生率、生存率统计采用Kaplan-Meier,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rn 结果:147例患者中,存活93例,死亡54例.生存率63.27%,其中CD25组70.27%(52/74),ATG组56.16%(41/73).38例患者移植后死于各种并发症(感染和GVHD等),移植相关死亡率25.85%,其中CD25组22.97%(17/74),ATG组28.77%(21/73).移植后24例复发,复发率16.32%(24/147),其中CD25组9例复发,复发率12.16%.ATG组15例复发,复发率20.54%.69例患者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发生率46.94%,CD25组43.24%(32/74),ATG组50.68%(37/73),其中重度GvHD发生率17.68%(26/147),CD25组17.56%(13/74),ATG组17.80%(13/73).rn 结论:CD25单抗预防方案为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一个可选择的途径.
  • 摘要:目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是威胁人类生命的骨髓衰竭性疾病.同胞相合供体(MSD)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公认的最佳治疗措施,近年来,非血缘移植疗效得到了显著提高.本研究旨在通过一组亚太较大样本的儿童再障移植资料比较选择性供体(AD)与同胞供体的疗效并评估外周血干细胞与骨髓移植结果.rn 方法:回顾性分析亚太地区10家儿童医院2000年至2011年期间127例儿童SAA移植资料.53例为MSD移植而74例AD移植,后者包括22例非血缘全相合供体(MUD),32例非血缘不相合供体(MMUD)和20例亲缘不相合供体(MMRD).rn 结果:平均随访45.5月(13-139),与MSD移植相比,AD移植伴有较多的Ⅱ-ⅣaGVHD发生率(32.8%vs14.3%,p=0.029),类似的Ⅲ-ⅣaGVHD(12.5%vs10.2%,p=0.774),植入失败(15.5%vs15.1%,p=0.658)和5年总生存率(os,83.7%vs90.6%,p=0.251).最佳的移植效果不仅见于MSD移植(5年OS=90.2%),MUD移植组也获得了95.5%的5年OS.与骨髓移植相比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因较少的植入失败率(18%vs9.1%p=0.013)、相似的Ⅱ-ⅣaGVHD(28.1%vs17.4%,p=0.258)cGVHD(25.8%vs.29.3%,p=0.822)故获得了相似的长期生存率(89.7%vs82.4%,p=0.665).但因素分析显示:植入失败(p<o.oo1)和Ⅱ-ⅣaGVHD(p=0.009)影响生存,多因素分析显示仅植入失败影响长期预后(p=0.012).rn 结论:AD获得了与MSD相同的移植效果;如果短期内可以找到并完善合适供体的检查非血缘相合度高供体可以作为儿童重型再障的首选治疗.提高植入率是改善儿童SAA移植预后的关键;外周血干细胞具有与骨髓相似的一致效果.
  • 摘要:为提高库容使用率,深圳市红十字会和血液中心在深圳开展献做宣传及志愿捐献者招募之初的2000年,就制定了志愿献髓者遴选标准、招募方法、信息审核和回访等相关标准和制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取得可喜的成绩。
  •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中华骨髓库(CMDP)有效库容率,降低入库志愿捐献者流失率和反悔率,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委托,深圳市血液中心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于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3月6日,历时两个多月针对总库提供的3762位2012年入库志愿捐献者(入库数据的2%抽样)进行质控性电话随访.在本次抽样随访的3762位志愿捐献者中,成功对话沟通者3142,占随访人数的83.52%(3142/3762);联系困难者为620人,占随访人数的16.48%(620/3762)(详情见附表:CMDP2012年与2011年入库志愿捐献者随访结果对比明细表(按照联系困难比例从低到高排序)。从联系困难比例而言,2012年度入库志愿捐献者在随访中联系困难的比例为16.48%,比2011年的22.48%降低了6.00%;比2009年的23.9%,降低了7.42%,从随访结果而言,总体情况逐年向好。
  • 摘要:目的:研究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的分布特征.rn 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sequence-based typing,PCR-SBT)高分辨技术,对岳阳地区3560名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人群HLA-A、B、DRB1进行基因分型.rn 结果:检出HLA-A、B、DRB1等位基因分别有53、89、53种,经统计分析这3个基因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A*0207-B*4601-DRB1*0901和A*3303-B*5801-DRB1*0301单体型是岳阳地区汉族人群最常见单体型.rn 结论:岳阳地区汉族人群HLA-A、B、DRB1基因分布具有高度的遗传多态性并有其自身分布特点,中国各地常见的基因及罕见基因均有分布,为HLA在人类学、免疫遗传学、法医学的应用和科学研究提供和积累了基础资料,为血液病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在岳阳找到合适的供者提供了资料.
  • 摘要:目的:鉴定一个HLA-DPA1*01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rn 方法:在群体遗传学研究中,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分型方法,对HLA-DPA1基因第2外显子进行双向测序.对出现异常分型结果的样本,进行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rn 结果与结论:发现一个样本的HLA-DPA1位点结果异常,经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检出了一个正常的HLA-DPA1*01:03和一个DPA1*01相关的新变异等位基因,该新等位基因的序列与DPA1*01:03的序列最接近,其差异是在第二外显子区域的242位碱基发生A>G的替换,并导致了相应的第50位密码子由CAA>CGA,编码的氨基酸残基由谷氨酰胺(Gin)变成精氨酸(Arg).该等位基因为HLA新的等位基因,已被世界卫生组织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HLA-DPA1*01:11(提交序列号HWS10015443).在1730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63份睫状体炎患者中共检出HLA-DPA1*01:11三次,因此,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可将此新基因定义为少见等位基因.
  • 摘要:目的:区分对HLA-A,B,C,DRB1,DQB1高分辨确认分型检测中存在的模棱两可组合(Ambiguity)结果.rn 方法:采用SBT方法进行HLA-A,B,C,DRB1,DQB1高分辩基因分型;采用SSOP方法进行HLA-A,B,C,DRB1中高分辩分型及DQB1中分辩基因分型;对SBT及SSOP检测后仍存在的Ambiguity,再采用Sequence Specific Primer(SSP)、Group Specific Primer(GSP)、Group Sequence Specific Primer(GSSP)或Sequence of Primer Targets Testing(SSPT)方法进一步区分.rn 结果:(1)SSP方法:可解决大部分Ambiguity;SSP不能解决的可采用GSP、SSPT或GSSP区分.(2)GSP方法:能解决部分SSP无法区分的CWD1,CWD2/CWD3,Rare组合,GSP仍不能区分的可以采用GSSP区分.(3)GSSP方法:可区分大部分CWD1,CWD2/CWD3,Rare组合,包括SSP或GSP能或不能区分的CWD1,CWD2/CWD3,Rare组合,如SSP和GSP均能区分的C*03:03:01,14:03/C*03:04:01,14:10;SSP不能区分而GSP能区分的B*40:01,48:01:01/B*40:80,48:03:01;SSP和GSP均不能区分的B*15:01,15:02:01/B*15:15,15:25:01.(4)SSPT方法:HLA-B,C位点Exon5,6,7测序引物用于区分CWD1/CWD2,CWD3,包括SSP能或不能区分的CWD1/CWD2,CWD3,例C位点Exon5用于区分SSP不能区分的C*04:01/04:82;B位点Exon5用于区分SSP能区分的B*0705/07:06,C位点Exon5,6用于区分SSP能区分的C*07:01/07:06/07:18,C位点Exon6用于区分SSP能区分的C*08:01/08:22.rn 结论:CWD1/CWD2,CWD3和CWD1,CWD2/CWD3,Rare为最常见的需要区分的Ambiguity类型,首选SSPT方法区分CWD1/CWD2,CWD3,没有SSPT试剂的再采用SSP方法;首选GSSP方法区分CWD1,CWD2/CWD3,Rare,没有SSPT试剂的再采用SSP或GSP方法.
  • 摘要:目的:识别确认中国人群的HLA新等位基因.方法:使用PCR-SBT技术进行HLA分型.发现1个与HLA-B*40相关的未知基因,使用DNA序列分析技术鉴定并分析该基因与同源性最高的B*40:01:01基因序列的差异.结果:新基因外显子2区域序列与所有已知的HLA-B等位基因序列均不相同,与同源性最高的HLA-B*40:01:01基因序列相比有1个碱基发生替代.第208位碱基由G→A,导致密码子46GAG->AAG,使相应编码产物谷氨酸→赖氨酸.结论:该等位基因为新的HLA-B等位基因,于2013年1月由WHO HLA因子命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B*40:182.
  • 摘要:目的:使用SBT法对SSOP HD试剂未出结果的8份样本进行检测,分析未出结果的原因,总结SSOP HD试剂用于HLA高分辨分型的经验.rn 方法:1040份骨髓库样本抽提DNA,按照SSOP HD试剂说明对样本DNA进行分型检测;统计高分试剂对人类白细胞抗原A,B,DR各位点检测的成功率;对未出结果的其中8份样本使用SBT法进行核查,根据SBT法的直接测序结果分析可能导致SSOP HD试剂未出结果的原因.rn 结果:1040份骨髓库样本通过SSOP HD试剂检测后,未出结果样本有11份,A位点有4份,B位点有5份,DRB1位点有2份;其中8份样本进行了SBT法检测,均可出结果;分析未出结果的原因可能为罕见型基因和磁珠的假性反应.rn 结论:SSOP HD可完成骨髓库大批量样本的HLA高分型检测工作;对罕见基因和磁珠假性反应调整后的结果应结合SBT法进行核查,保证HLA基因高分辨分型结果的准确性.
  • 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华骨髓库发展历史的回顾,探讨了骨髓库的对外捐献与交流工作,介绍了中华骨髓库的IT网络工作平台以及志愿服务工作,分析了骨髓库在临床研究以及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最后对中华骨髓库发展前景进行了概述。
  • 摘要:本文主要从岗位设置、员工培训、服务水平、合作机制等方面对非血缘造血干细胞配型检索(以下简称配型检索)的协调工作进行了阐述,并指出目前本部门都是非医疗专业人员,大多数移植医院协调员由临床医生兼任,关于配型检索过程中所涉及的与医疗相关的知识,本部门人员需进一步向临床医生及实验室老师多学习请教,以便于与患者或家属、临床医生及骨髓库各方更好地沟通,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 摘要:本文主要从领导方法、员工培训、组织管理、志愿者信息、政策调整等方面对山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管理中心的工作进行了阐述。
  • 摘要:通过探讨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在以尊重生命、守望相助的善念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意义,形成以理想信念构筑精神高地,用核心价值引领社会风尚,以文化提升凝聚人道力量的共识.结合湖北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工作成功案例分析,谈如何发挥主流媒体在引领社会舆论中的导向作用,进而感召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的行列,推动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事业的健康发展.
  • 摘要:目的:研究HLA-A、B、C、DRB1和DQB1等位基因全相合的无关供-受者对HLA-DPA1、DPB1基因的匹配性.rn 方法:对76对HLA-A、B、C、DRB1和DQB1等位基因10/10相合的无关供-受者样本进行HLA-DPA1和DPB1基因测序分型,从等位基因水平统计和分析HLA-DPA1和DPB1基因匹配的比例和特点.rn 结果:单个HLA-DPA1、DPB1基因高分辨水平完全相合的比例分别为17.1%、9.2%,完全相合的比例均较低.HLA-DPA1等位基因半相合的比例占绝大多数(73.7%),完全不合的比例为9.2%;具有高度多态性的HLA-DPB1基因半相合的比例为57.9%,而完全不合的比例接近1/3(32.9%).统计HLA-DPA1+DPB1等位基因的匹配率,2/4相合的比例最高(51.4%),4/4相合的比例仅为5.6%,而0/4相合的比例为8.3%.rn 结论:HLA-A、B、C、DRB1和DQB1等位基因相合的无关供-受者对HLA-DPA1和DPB1基因匹配率尚较低,HLA-DPA1和DPB1基因匹配程度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影响应引起临床的重视和探讨.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华骨髓库及各地方分库,秉承以捐献者为中心,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依靠各级红十字会的组织架构及人员,在公众中广泛宣传造血干细胞捐献知识,招募志愿者捐献者,通过与HLA实验室、采集医院及移植医院的合作,使中华骨髓库的库容量,服务临床的能力迅速提高.分库及采集(移植)医院在整个捐献流程中,是中华骨髓库服务社会链条上的重要环节,这个环节运作是否润滑顺畅,对中华骨髓库社会效益能否最大化至关重要.探讨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复杂性,论述了骨髓库工作中的沟通以及管理模式。
  • 摘要:本文主要从骨髓捐献宣传工作、管理制度以及服务水平等方面对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的发展历程呢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在分库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主要体会是工作要有突破,上水平,必须作前瞻性思考、动态性研究、综合性论证,还要有在一线作艰苦细致工作的决心。我省已实现253例造血千细胞捐献,虽然数以个计,但经过长期可持续发展,在国富民强的时候,会数以万计,社会群众打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伤元气说的传统观念,积极投身到无偿捐献造血千细胞事业中来,为人类的慈善与健康事业做出积极地贡献。
  • 摘要:在本研究169995份HLA高分辨分型数据中HLA-A,B,C,DRB1,DQB1各位点分别有191,244,146,143和47个等位基因,与2013年1月IMGT发布的(3.11版)世界各位点等位基因数量比较,分别占8.73%,8.53%,8.36%,11.13%和24.35%,其中DQB1位点等位基因个数几乎占世界DQB1等位基因总数的1I4。按照ASHI原则,将本研究人群中各位点等位基因分为常见(C),确认(W)及少见三种类型,其中HLA-A,-B,-Cw,-DRB1、-DQB1各位点分别有57,64,55,35和13个等位基因与ASHI2007年发布的世界人群CWD分类不一致,分别占本研究中各位点等位基因总数的29.8%,26.2%,37.7%,24.5%和27.7%。说明中国人群宝贵的HLA分型资料对世界人群CWD表的更新具有重要补充价值。本研究中应用最大似然法分析了2,3,4,5位点单倍型频率;并分别按照中国南北方、中国七大行政区的划分,对5位点单倍型频率的分布进行分析。在分析最常见的前100个5位点单倍型频率分布区域特点时,发现某些单倍型频率分布具有区域性特点,如单倍型A*02:03-Cw*07:02-B*38:02-DRB1*16:02-DQB1*05:02在华南地区的频率比其他六大区高2.6-8.8倍;单倍型A*24:02-Cw*04:03-B*15:25-DRB1*12:02-DQB1*03:01在西南地区的频率比其他六大区高11.0-38.7倍,具有明显区域特异性;而单倍型A*11:O1-Cw*03:04-B*13:01-DRB1*12:02-DQB1*03:01在七大区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
  • 摘要:目的:探讨志愿捐献者的维系方法。rn 方法:主要使用三种工具作为维系志愿捐献者的策略:“欢迎”电子交流系列,电子新闻通讯月刊和入库及捐献周年纪念日的直接联系或网络沟通。这些交流媒介中,有三种重要的方式来帮助评估捐献者的捐献意愿。它们是:更新联系方式,再次确认捐献意愿,以及如果不再感兴趣可以退出骨髓库。此外,打开邮件和链接点击率也是评估志愿捐献者参与程度的重要方法。rn 结果及结论:分析显示在所有的种族群体中,联系方式更新都是一个明显的趋势。志愿捐献者在确认试验前6个月或更早的时候更新联系方式后,在第一次确认试验阶段可能同意捐献的概率是没有更新联系方式的1.9倍。其中,非洲裔美国人是2.4倍,印第安人是2.5倍。高加索人的差距最小。高加索人更新联系方式后,在第一次确认试验阶段可能同意捐献的概率是没有更新联系方式的1.6倍。
  • 摘要:目的:调查吉林汉族人群HLA-A位点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人群HLA-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特征.rn 方法:采用基因测序技术检测2196名吉林汉族人HLA-A位点第2、3、4外显子序列,软件分析得到分型结果,计算各等位基因频率并与不同人群进行比较.rn 结果:共检测到42种HLA-A等位基因,其中3种等位基因频率≥5%,分别是HLA-A*0201(8.5%),HLA-A*1101(8.2%)和HLA-A*2402(7.3%),这3种等位基因频率合计为24.0%.同时,检测到39种等位基因频率<0.5%的HLA-A等位基因,这39种等位基因频率合计为76.0%.吉林汉族人群HLA-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美国亚裔人群、中国香港华人、日本人比较存在一定差异.rn 结论:吉林汉族人群HLA-A基因的分布有地域特征,这些数据为造血干细胞移植配型和免疫遗传学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了解山东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特点.rn 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为基础的分型(PCR-SBT)方法对随机抽取的909例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内山东汉族骨髓供者血样进行HLA-DRB1基因分型和多态性分析.rn 结果:共检测出42种HLA-DRB1等位基因,其中HLA-DRB1*0901等位基因频率最高(16.28%),其次为HLA-DRB1*1501(15.13%)和HLA-DRB1*0701(14.04%),基因频率最低的是DRB1*0408、DRB1*0809、DRB1*1103、DRB1*1303、DRB1*1412、DRB1*1425、DRB1*1601,各占0.06%.山东汉族骨髓供者HLA-DRB1等位基因的分布与江苏、湖北、新疆、广东、韩国、日本和德国人群存在明显差异.rn 结论:获得了山东地区汉族人群HLA-DRB1基因多态性及其分布特征,将有助于需要气管移植者寻找合适供者,为移植免疫、本地区群体遗传学及其与疾病的相关性等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等位基因多态性与山西地区家族性乙型肝炎病毒HBV临床转归及HBV复制状态的相关性.rn 方法:以山西地区295位家族性乙型肝炎家庭成员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为四组:即健康对照组、慢性无症状携带(AS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及肝硬化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技术(PCR-SSOP)进行HLA-DRB1等位基因检测,分析比较HLA-DRB1各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及在HBV不同载量下的分布情况.rn 结果:HLA-DRB1*04XX基因频率在健康对照组为15.9%,明显高于ASC组(6.9%)、肝硬化组(7.7%)和CHB组(7.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LA-DRB1*0701等位基因在ASC组、CBH和肝硬化组的频率分别为10.6%、13.1%和15.4%,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他各等位基因频率在健康组和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DNA阳性组的HLA-DRB1*0701基因频率(16.7%)高于LBV-DNA阴性组(9.6%)(P<0.05).rn 结论:HLA-DRB1*0701与家族性HBV易感性有关,可能是山西地区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易感基因;HLA-DRB1*04XX与家族性乙型肝炎抗性相关,可能是山西地区家族性乙型肝炎的抗性基因;HLA-DRB1*04XX等位基因的高分辨分型主要为HLA-DRB1*0401和HLA-DRB1*0405.
  •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移植配型供受者聚合酶链反应-直接测序分型法(PCR-SBT)高分辨确认HLA(人类白细胞抗原)五个位点模棱两可结果的解决策略.rn 方法:对650份无关供受者样本进行HLA-A、-B、-C、-DRB1及-DQB1基因测序分型,统计常见模棱两可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种类,再采用PCR-SSP高分辨试剂盒或检测区外测序方法得到HLA高分辨精确分型结果.rn 结果:650名供受者的HLA-A、-B、-C、-DRB1及-DQB1基因的直接测序分型结果显示:没有任何一个样本可以五个位点同时显示清晰真实的分析结果,92.98%的标本至少有1个位点存在模棱两可结果.从座位分布看,HLA-A,B,C,DRBI和DQB1五个位点的模棱两可比例分别为76.31%(496/650),91.08%(592/650),97.69%(635/650),88.62%(576/650)和43.38%(141/650).所有模棱两可结果采用高分辨PCR-SSP方法进行复核确认.rn 结论:根据HLA五个位点PCR-SBT高分辨基因分型模棱两可结果常见种类,针对性地建立解决策略,从而达到高效、低耗、快速和精确分型的目的.
  • 摘要:目的:通过HLA基因分型检测过程中的质量管理,确保HLA基因分型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对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环境、设备、人员、试剂、样品、数据分析等环节加以控制和管理.结果:已完成的22万余例样品HLA分型检测,抽检样品结果符合率为99.9%.结论:建立一套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能保证HLA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HLA分型数据.
  • 摘要:目的:探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远期疗效.rn 方法:分析48例接受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SLE患者于移植后的随访情况,自诊断时间计算,病程均超过10年.其中24例为CD34+细胞纯化移植,24例非CD34+细胞移植.rn 结果:死亡5例,移植相关死亡4例.其中3例为CD34+移植.自诊断病程超过10年的生存率为43/48(89.5%).可评价的43例中,复发7例,6例为非CD34+细胞移植,1例为CD34+细胞移植.比较两组间复发率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独立样本间率的比较,X2检验,统计量4.181,P值为0.041.随访中,8人上大学,22人恢复正常工作与生活,其中4人生育子女.rn 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联合抗人胸腺球蛋白(ATG)治疗SLE的远期疗效确切,CD34+移植复发率低于非CD34+移植,尤其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移植后生活质量好于传统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疾病的疗效.rn 方法:自2006.5-2009.6我科行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疾病11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3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28例,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9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27例,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7例,地中海贫血6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5例,其中难治/复发性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41例).年龄5-58岁,平均年龄31岁.预处理方案:TBI+Ara-C+CY+方案47例、BU+CY+CCNU+Ara-C方案63例、CTX+FLU+ATG方案5例(用于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环孢菌素A+骁悉+MTX+AT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分别于移植01天、02天输注外周血干细胞和骨髓干细胞,观察患者造血重建、疾病疗效、移植并发症、生存预后情况.rn 结果:全部115例中113例造血重建成功,中性粒细胞>0.5×109/L为+8~+23天(中位时间+14.3天);血小板>20×109/L为+16~+34天(中位时间+19.8天);移植并发症:总共63例患者(55.3%)发生GVHD,占55.3%,其中急性GVHD34例,占29.8%,Ⅱ度以下27例,占23.7%.少见的GVHD表现有:4例患者以出血性膀胱炎为首要表现,2例患者以双下肢神经感觉障碍为首发表现,7例仅以呕吐、食欲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29例(25.4%);发生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其中局限型17例,广泛型12例.移植相关肺部并发症共29例(25.4%),包括肺部非感染性肺部并发症11例,CMV间质性肺炎8例,肺结核3例,肺部侵袭性真菌病7例;VOD无1例发生;植入综合征2例;脑曲霉菌病1例;5例ATG(均为使用即复宁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其中1例为低血压性休克;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1例.rn 结论: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有效的血液肿瘤治疗措施,基本解决了造血干细胞来源问题,但由于HLA不相合,应当注意移植后GVHD,肺部并发症,多重感染的防控问题.
  •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丹参联合前列腺素E1、低分子肝素钙及低分子右旋糖酐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阻塞病的预防作用.rn 方法:1998年5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520例.其中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231例,同胞间HLA全相合移植125例,非血缘关系HLA全相合/不全相合移植49例,HLA半相合移植115例.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40-60ml静滴,1次/d,低分子右旋糖酐250-500ml静滴,1次/d,前列腺素E140-60ug静滴,1次/d,低分子肝素钙3000-5000IU皮下注射,1次/d联合应用,观察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肝静脉闭塞病的预防作用.rn 结果:520例患者,1例发生HVOD并死亡,发生率为0.19%,未发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未出现凝血功能障碍.rn 结论:采用复方丹参联合前列腺素E1、低分子肝素钙及低分子右旋糖酐的中西医结合方法可有效预防肝静脉闭塞病.
  • 摘要:本文以108例同期因恶性血液病而接受HLA相合同胞移植(MRD,53例)或非亲缘移植(URD,55例)的病人为对象.移植预处理采用阿糖胞苷+白消安、环磷酰胺(Ara-C+BUCY),或Ara-C+BU、氟达拉滨(Ara-C+BUFlu)方案;URD加用ATG.移植后随访23(5-59.2)个月.全部病人均获得造血重建.MRD组移植后复发率、移植相关性死亡率(TRM)、复发相关性死亡率(RRM)以及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34%,15%,32%,和55%;而URD组分别为13%,35%,21%和51%.移植后总体生存率(OS)在疾病早中期和进展期组分别为:MRD组:73%和40%;URD组:62%和13%.URD组HLA6/8、7/8相合组(n=21)与URD8/8相合组(n=34)比较:RRM,22%vs.17%;TRM,36%vs.33%;OS,52%vs.60%.结论:URD组移植后复发率低于MRD组(P=0.01),而CMV和EBV病毒血症发生率以及TRM均显著高于MRD组(P=0.00,P=0.00,和P=.032),但是两组的DFS和OS均无显著差异.URD组供受者HLA配型8/8相合有利于提高移植疗效.
  • 摘要:本报告介绍了基于第二代测序技术(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的HLA高分辨分型检测方法和流程.将PCR扩增产物打断并连接接头制成文库,应用单分子阵列及边合成边测序的原理进行测序.该方法提高了HLA检测的一次分型率,减少了因测序不完全造成的模棱两可.同时,通过对NGS检测系统的不断优化实现了高通量检测,在HLA数据入库应用中具有极大优势.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也随着新平台的出现而变成现实.
  • 摘要:研究探讨区分人类白细胞抗原(HLA)-C*04:01:01G组内等位基因,并分析其与HLA-A、-B的连锁情况.收集HLA-C*04:01:01G组标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测序分析方法(PCR-SBT)检测其第2-7外显子序列,HLA-A、-B基因分型采用PCR-SBT方法.结果:189例HLA-C*04:01:01G组标本中,178例(94.2%)标本为HLA-C*04:01,11例(5.8%)标本为C*04:82.共检出HLA-C*04:01:01和C*04:82相关单体型72条,频率大于0.0050的单体型为26条.连锁分析显示HLA-C*04:01:01与A*02:03,A*02:07,A*11:01,A*33:03,B*13:01,B*15:01,B*15:05,B*15:27,B*40:01,B*54:01关联,HLA-C*04:82与B*40:01关联.结论:HLA-C*04:01:01G组中存在HLA-C*04:01:01和HLA-C*04:82,在分型指定中应加以鉴别.
  • 摘要:目的:KIR基因是NK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家族,在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KIR基因分为A单体型和B单体型,其中A单体型基因数目恒定,多态性主要表现为等位基因多态性;B单体型基因数目在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而等位基因多态性有限.本研究拟探索中国汉族KIR基因型以及B组单体型的分布规律,并初步建立中国汉族人群的KIR基因B组单体型的分型标准.rn 方法:采用PCR-SSP的方法对1271例个体进行KIR分型,所有个体均为中国南方汉族,其中包括102个家系共306例个体(均为完整家系,包含父母双方和子/女)和965例无关个体.所有家系个体均经HLA高分辨分型证实存在亲缘遗传关系. 结果:通过对102个家系进行KIR单体型遗传分析,共发现1种A单体型和is种B组单体型,其中分布最多的B单体型为Bl,B2和B3.频率分别为10.05%,6.62%和4.90%。根据KIR基因的组合,16种单体型可归纳为6种着丝粒端基序和7种端粒端基序,其中CBO1是分布频率最高的B特征性着丝粒端基序,tB01是分布频率最高的B特征性端粒端基序。同时KIR基因型的分析结果显示,不同KIR基因的表型频率(PF)和基因频率(GF)间存在差异;分布频率最高的三种基因型为Bxi,Bx2和Bx3,分别为A单体型与B1/B2B3单体型的组合,其频率分别为15.47%,9.67%和5.56%。rn 结论:本研究探讨了KIR单体型和基因型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特点,KiR单体型在不同人种间分布的差异性可能揭示了不同人种的历史起源并且是人类进化自然选择的结果:同时初步建立了中国汉族的KBt单体型的分型标准,因此,在HLA基因分型的基础上进行KIR基因分型和单体型分析可有利于临床在造血干细胞移植中选择最佳的供者,从而有利于提高移植后生存率和改善移植预后。
  • 摘要:本文首先对红十字血液中心HLA实验室的数据管理工作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HistoTrac软件系统的应用。并指出HistoTrac是一个针对HLA实验室的专业管理系统。它的核心软件为HLA实验室各项检测项目提供专业功能服务,同时可根据用户的需求增加或者减少应用模块,重点探讨了HistoTrac软件的功能模块。
  • 摘要:为进一步提高中华骨髓库有效库容率,降低入库志愿捐献者流失率和反悔率受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管理中心委托,深圳市血液中心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于2012年12月28日至2013年3月6日,历时两个多月对总库提供的3762为2012年入库志愿捐献者(入库数据的2%)进行质控随访,本次随访调查的方法是以填写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电话访问。电话访问前,先发短信及电子邮件通知被访者将有深圳的电话代表中华骨髓库对其进行访问,然后再由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电话访问沟通,填写调查问卷。结果表明,酌情捐献的志愿捐献者中低龄志愿捐献者占绝大多数,并且这部分低龄志愿捐献者以学生为主体,同时联系困难的志愿捐献者显示出相同的结果,与其它组别的志愿捐献者均有显著差异,说明年龄偏小的志愿捐献者,心智尚未成熟,受周围环境影响较大,流动性强,不是最佳的招募对象,招募时要加强告知和宣教,不宜勉强。在酌情考虑的人群中有无献血经历无明显差异,但是有献血经历的人员所占此人群中比例(50%)明显低过本次随访中有献血经历的志愿捐献者所占总体比例的均值(75.4%)。同时,随着全国无偿献血的广泛开展,捐血者从一次献血到再次,甚至多次的比例逐年提升,那么志愿捐献者更新资料的比例也随之大幅提高,努力增加献血者的入库量,并能与血站资料互通更新,对减少志愿捐献者流失率,将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 摘要: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 HLA)复合体基因座位间的重组、重组热点、连锁不平衡与疾病易感性的关联性研究已成为免疫遗传学与人类后基因组学等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与焦点.本文报道了在中国汉族人群中发现的10例HLA复合体中的基因重组家系.采集重组家系的2~3代家庭成员的外周血标本,首先对其HLA-Ⅰ,Ⅱ类区域的5个经典基因位点进行PCR-SSP低、高分辨率基因分型及SBT分析,然后再进行遗传家系分析研究,确定HLA基因重组相关位点,并对重组家系的单体型进行了群体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在10例HLA重组家系中有8例重组发生在HLA-A/Cw位点之间,其中4例重组发生在A*02-C*03单体型中,2例重组发生在A*24-C*03单体型中;1例重组发生在HLA-B/DRB1位点之间,还有1例重组发生在HLA-B/Cw位点之间.群体统计学分析发现,A*02-Cw*03单体型呈一定程度的连锁不平衡但不是很强(△/δ(△)=3.0,△(r)=0.30);另有3个单体型虽呈强连锁不平衡却发生了重组事件,即A*33-Cw*03(△/δ(△)=7.22,△(r)=0.51)、A*30-Cw*06(△/δ(△)=10.37,△(r)=0.93)和B*13-Cw*03(△/δ(△)=7.69,△(r)=0.38),这说明重组可能是打破旧的连锁不平衡来产生新的连锁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本文绘制了每个重组家系成员的HLA单体型,并建立了中国汉族人群的HLA重组遗传图谱,初步定位重组发生的范围并分析了位点间重组与连锁不平衡的关系,这为更深入的研究HLA重组事件奠定了基础.
  • 摘要:本文对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无关供者的选择进行了阐述,论述了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广泛开展使更多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可以找到合适的供者,近年来随着移植工作者对移植造血重建和异体免疫反应过程的不断探索,在供者的合理选择、预处理方案的优化和GVHD的防治等方面均获得了较多的进展。尽管目前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仍存在诸多问题,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新型靶向药物和细胞免疫治疗的应用,移植成功率和患者预后将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 摘要:目的:无关供者和父母供髓移植(ADT)已经较好地在白血病病人中应用,但因为移植风险,很少在TM病人中应用.为了增加供者池和降低移植风险,设计了新的移植方案从2009年同时用于TM MSDT和ADT.rn 方法:从2008-10到2012-6,本中心的175TM病人接受了HSCT。在ADT组,116例接受无关供者移植和12例接受了父母供髓移植,全部接受外周干细胞移植(PBSCT);在MSDT组,59例接受了骨髓移植或PBSCT。移植时的中位年龄是6(0.6-16)岁。男女比例为114:61。所有病人接受NF-08-TM HSCT方案,药物包括Cyclophosphamide,Fludarabine,N Busulfex和Thiotepa,以及强化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预防。中位随访时间是25(8-51)个月。rn 结果及结论:在ADT组和MST,预期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和91.1:无病生存率为93.2%和89.5%;累计移植失败率为3.5%和6%和移植相关死亡率3.4和6.8。急性GVHD,扩展性慢性GVHD和肝静脉闭塞症发生率分别为7.4%,0.6%和3.4%移植后全血细胞低下发生率为20.6总结:本研究提供了TM ADT与MSDT比较结果。他显示当使用NF-08-TM HSCT方案时,TM ADT与MSDT相似。
  • 摘要:目的:评价非亲缘关系HLA全相合/不全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病的疗效.rn 方法:从2007年10月至2012年5月,具有完整资料的血液患者54例(ALL10例,AML13例,CML23例,AA3例,淋巴瘤1例,MDS2例,慢淋2例;男性29例,女性25例,全相合36例,不全相合18例),采用非亲缘关系HLA全相合/不全相合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预处理方案为含TBI(8例)与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方案(46例),预处理中全部加用兔抗人免疫球蛋白(2.5-5mg/Kg×4d),采用环孢菌素+骁悉+甲氨蝶呤常规预防性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rn 结果:52例患者移植+9~+22天(中位时间+13.8天)中性粒细胞>0.5×109/L;+13~+28天(中位时间+17.5天),血小板>20×109/L.2例造血功能未重建.14例(25.9%)发生Ⅰ-Ⅱ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8例(14.8%)发生Ⅲ-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予甲强龙治疗后控制.8例(14.8%)出现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局限型6例,广泛型2例;无1例发生VOD;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及6例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移植相关毒副作用方面CY+TBI方案与BU/CY方案未见差异;10例(占18.5%)患者于移植后6-61个月分别死于造血未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感染和疾病复发或进展,44例患者已无病存活6-61个月.2年的总生成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74.3%及62.9%.rn 结论:非亲缘间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病的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本文主要从员工培训、服务水平、工作流程、社会宣传等方面对骨髓库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管理进行了阐述,最后指出通过这些年的努力,分库实现从无到有、入库量实现了从小到大、工作队伍实现从弱到强的巨大转变。
  • 摘要:目的:探讨HLA-DQB1基因测序分型时等位基因漏检和丢失的原因,以进一步提高HLA测序分型的准确性.rn 方法:2000例随机选择的捐献者及患者血样,采用AlleleSEQR HLA-DQB1测序分型试剂盒进行检测,对序列峰图"异常"及无完全匹配结果的样本,进一步采用PCR-rSSO流式磁珠法复检,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组特异性PCR引物进行PCR产物分子克隆和测序方法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rn 结果:2000例经AlleleSEQR HLA-DQB1测序分型的样本中,发现2例样本序列峰图"异常",经PCR-rSSO流式磁珠法复检为杂合型样本,经自行设计的组特异性PCR引物进行PCR产物分子克隆和测序方法进行单倍体序列分析证实,第1例样本为第2外显子PCR扩增丢失HLA-DQB1*02:02等位基因序列,第2例样本为第2外显子PCR扩增丢失HLA-DQB1*02:01:01等位基因序列,未发现新的碱基点突变.rn 结论:HLA-DQB1基因测序分型时,因DQB1基因存在优势扩增现象可导致等位基因的漏检和丢失.根据中国人群HLA-DQB1分子序列特点,开发适合于中国人群的测序分型试剂十分必要.
  •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的、大规模的MICA基因第2至第4外显子双向测序分型检测技术平台,并分析其单核苷酸多态性(SNP).rn 方法:采用自行设计MICA基因第2至5外显子扩增引物及测序引物,探索最适合PCR扩增及测序反应条件.采用商品化MICA基因单向测序分型试剂盒作平行对照.对4个含MICA*010等位基因的样本采用自行设计引物扩增并进行分子克隆和单倍体测序.rn 结果:采用自行建立的MICA基因双向测序分型方法确正了100人份平行对照组单向测序分型结果.应用本研究建立的方法获得了中国人群MICA基因第2至4外显子22个单核苷酸(SNP)多态性位点.两个新等位基因MICA*065、MICA*066获WHO因子命名委员会命名.首次发现了MICA等位基因第3内含子新的SNP位点,序列已提交IMGT/HLA数据库.rn 结论:建立的MICA基因双向测序方法,可大规模地运用于中国人群的MICA基因多态性、组织器官移植配型及疾病相关性研究领域.
  • 摘要: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可纠正受者造血系统及免疫系统不可逆的严重疾病.如何有效控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同时充分发挥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GVL)是目前研究的难点.本文探讨了T淋巴细胞在allo-HSCT中的重要免疫学作用,以及对GVHD和GVL产生影响的过程,并指出选择性地清除移植物中的某些T细胞(如CD56, CDS, CD8 ),以及输注供者淋巴细胞来防治GVHD取得了一定效果,但T细胞的识别和排斥同种异体移植物的确切机理至今仍有争议。甚至也有研究表明GVHD是DLI后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与DLI后的不良反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怎样通过对移植物和宿主免疫细胞及其因子的调控,来有效控制GVHD的同时充分发挥GVL使患者长期生存率提高仍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 摘要:目的:检测中华骨髓库湖南分库岳阳市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HLA-DRB1高分辨基因型,了解其基因频率和基因多态性分布特点.rn 方法:采用DNA序列测定的分型技术,对1381名汉族志愿者进行HLA-DRB1高分辨基因分型.rn 结果:检出236种HLA-DRB1基因型,主要基因型为0901/0901(4.63%)、0901/0803(4.42%)、0901/1202(4.42%)、0901/1501(4.27%),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检出43种HLA-DRB1等位基因,前5位依次为DRB1*0901(19.41%)、DRB1*1501(10.79%)、DRB1*1202(8.98%)、DRB1*0803(7.49%)、DRB1*0405(5.47%),前5位等位基因频率分布与中华骨髓库湖北分库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与中华骨髓库北方汉族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rn 结论:本资料从高分辨基因分型水平反映了岳阳汉族人群HLA-DRB1的分布情况,对指导HLA-DRB1与疾病的预测和预防、临床寻找HLA匹配的无关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和我国人群群体遗传性研究等有重要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对干扰素抗病毒疗效反应性差异与KIR基因型的相关性.rn 方法:对56例慢性HBV感染α-干扰素有效应答者(实验1组)和57例慢性HBV感染干扰素无应答或部分应答者(实验2组)分别进行KIR基因分型,比较两组间KIR基因型及单体型的差异.rn 结果:AH基因型在实验1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实验2组(X2=7.2224,P值<0.01,OR=6.722,95%CI=1.416-31.903),AF基因型在实验2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实验1组(X2=10.0575,P值<0.01,OR=0.196,95%CI=0.067-0.572),1型单体型在实验2组中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实验1组(X2=16.3283,P值<0.01,OR=0.214,95%CI=0.097-0.474).A组单体型在实验2组中的分布高于实验1组(X2=5.9828,P值<0.05,OR=0.480,95%CI=0.265-0.869).而B组则相反,在实验1组中的分布高于实验2组(X2=5.9830,P值<0.05,OR=2.083,95%CI=1.151-3.771).rn 结论:AH基因型及B组单体型可能与α-干扰素抗病毒有效应答有关,AF基因型及1单体型和A组单体型可能与α-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应答或部分应答有关.
  • 摘要:目的:探索建立全自动抽提全血基因组DNA方法,并评估其在HLA分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利用Hamilton Microlab STATlet自动加样平台,选择相应的磁珠法试剂,并优化加样、裂解、洗涤和洗脱的参数.结果:自动抽提的全血基因组DNA260nm/280nm OD比值为1.7-1.9,浓度范围为40-100ng/μl.3000例抽提标本的HLA测序分型可得到清晰的测序图谱,HLA-A、-B和-DRB1分型指定结果准确.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建立的全自动加样设备抽提全血基因组DNA方法是可行的.
  • 摘要:目的:收集2004年至2011年共8年间中华骨髓库非血缘供者移植随访资料,总病例数1720例,对目前中国大陆地区非血缘移植比率、供患者构成情况、病种分布、动员及回输细胞数、骨髓细胞植活时间、并发症影响因素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rn 方法:进行骨髓库回访表资料搜集整理工作,并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全国非血缘移植比例最高为京津地区,占41.2%;其中供者中位年龄30岁,患者中位年龄26岁,男性供者占75.76%,女性占24.24%,男性患者占66.08%,女性患者占33.92%,供患者均为男性比例最高,达50.61%;病种分布显示:急性髓系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系白血病占前三位,分别占32%、26.62%、24.19%;移植时的疾病状态,76.87%的患者处于CR1/CP/MDS(RAS、RA、RCMD)阶段,处于复发状态的患者占9.15%;从HLA配型结果看,HLA全相合、9/10、8/10、7/10相合分别占总移植例数的45.81%、36.5%、13.3%、3.87%;供、患者血型相合者占32.2%;移植预处理方案选择方面,第一位为BU/Cy/ATG,占50.97%,其次为BU/Cy(占14.27%)及CY/TBI(占6.58%),含ATG的预处理方案占总例数的68.76%;MNC回输中位数6.6×108/Kg,CD34+细胞中位数4.36×106/Kg;白细胞植活中位时间13天,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4天;其中,移植后急性GVHD发生率47.88%,发生中位时间移植后25天,发生部位以皮肤为多见,占总发生率的54.35%,发生肠道、皮肤及肝脏三个部位病变的占4.33%;cGVHD发生率23.61%,发生中位时间移植后140天;复发中位时间移植后100.5天;其他并发症以出血性膀胱炎最多见(44.3%),其它依次为病毒血症(14.6%)、肺部感染(10%)、间质性肺炎(7.8%)等;有关移植效果统计学分析显示: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影响白细胞植入,并且CD34+细胞数大于5×106/Kg者白细胞植入时间明显缩短;移植物中CD34+细胞数及预处理方案、移植前疾病状态与血小板植入时间相关,其中,CD34+细胞数大于5×106/Kg者血小板植入时间明显缩短;预处理方案中,BU/Cy/ATG方案WBC植入时间最早;移植前疾病状态明显影响WBC及PLT植活时间;CD34+细胞数对aGVHD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MNC细胞数、CD34+细胞数及预处理方案对cGVHD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预处理方案及是否发生aGVHD对cGVHD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预处理方案中,含ATG的方案cGVHD发生率低;所有患者2年总生存率68%,5年总生存率60.5%;疾病状态及是否复发对生存的影响有统计学差异;MNC计数、cGVHD对生存有影响,但统计学差异不明显;移植后前三位的死亡原因分别为感染(42%)、移植物抗宿主病(急性、慢性)(31%)、复发(15%).rn 结论:目前中国在无关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长期生存率已得到明显提高,其临床结果令人满意.结果表明,G-CSF动员的无关供者外周血是一种有可行性的、有效的造血干细胞来源.随着中华骨髓库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患者将会受益于无关供者HSCT.
  • 摘要:本文根据中华骨髓库广东分库深圳工作站控制流失率、反悔率、不合格率和提高库存使率的做法,结合近几年对入库志愿捐献者进行随机抽样访问中了解到各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措施:1、加大对志愿捐献者宣教力度在献血者中招募志愿捐献者尊重被子招募对象的权,履行告知义务、制定回访制度,入库前进行二次遴选和回访综上所述,本人认为中华骨髓库及其各分库和工作站今后提高库容有效率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加大个体化宣教力度,真抓实干有效降低库容联系困难比例。填表时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和告知,送检前进行二次遴选和回访。
  • 摘要:本文立足于社会现实背景,通过对当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造血干细胞资料库从业人员以及相关机构和个人面临的种种社会心理问题予以分析,进而揭示这些冲突产生的主要原因,谋求解决办法.为保证我国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获得社会的逐步认同和支持,应当在实际操作中通过各方面努力,保障这一生命工程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步入良性轨道,促使公众理解其本质是为人民健康利益服务,努力使这一尖端医学技术能够真正造福人类.
  • 摘要:HLA分子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供者的遴选中起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影响植入、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随着HLA基因分型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完善,以及临床移植方式的不断革新,使得一些HLA不完全相合的亲缘和非亲缘供者都能进行allo-HSCT.从HLA分子影响无关或亲缘HLA全相合或错配供者HSCT的预后因素等方面进行总结.NMDP和CIBMTR资料提示:非亲缘供者和亲缘供者的HSCT能达到同样的临床效果;HLA无关全相合与亲缘1个抗原错配供者HSCT的预后比较是优先选择无关全相合供者进行HSCT;在非亲缘供者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推荐选择策略HLA-A,B,C等位基因错配好于抗原错配,最不利因素是C抗原错配;A,DQ等位基因和抗原与DR抗原错配均不影响移植后复发和cGvHD;DP位点是选择可允许等位基因错配.cGvHD;DP位点是选择可允许等位基因错配。CMDP数据表明:供受者有HLA的1个等位基因加1个抗原错配移植后的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和移植相关死亡率与HLA全相合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HLA位点错配的OS分别为DRB1(94.4%),DQB1(83.3%)>B(75%),A(74.4%)和C(71.4%)。1个等位基因错配OS从高到低为DRB1,C,A,B和DQBIo A,B,C位点错配OS和Ⅱ-Ⅳ度aGvHD发生率与全相合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优先考虑供受者HLA错配类型为B*15:01/B*15:05,DRB1*12:01/DRB1*12:02,C*04:01/C*03:04和DQB1*03:02/DQB1*03:030供受者为B*39:01/B*39:05;C*15:02/C*14:02;C*08:01/C*03:04和C*07:02/C*15:02错配者是影响移植OS和aGVHD发生的危险因素。另外影响无关供者HSCT预后因素中还包括疾病的分期、供者的年龄、CMV感染及抗HLA抗体和KIR基因的影响。因此,病人的HLA高分辨基因分型,等位基因和单倍型频率分析是选择最佳供者所必需的;当有多个潜在供者时,选择相合概率高的供者3-5个尽快进行高分辨确认分型:当没有全相合供者时,可以找HLA的专家帮助设计检索策略,包括寻找最合适的可允许错配供者以及在亲缘单倍体供者及无关脐血供者之间进行选择。
  • 摘要:本着人溺己溺的同理心和抢救生命的热衷,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工作同仁无不视病人如亲人,从检索造血干细胞适合捐赠者开始至造血干细胞收集为止,一路上力求分秒不空过,加紧脚步,以利病患在适当时间内完成移植。由于慈济志愿工作者的无怨无悔的积极投入,他们的加持更使国外到本中心领取干细胞的人员有宾至如归的欢喜。人类组织兼容体基因的发掘因检验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等位基因的多型性愈来愈多,捐受赠者等位基因检测的正确性是两者比对的基础。慈济骨髓干细胞中心的免疫基因实验室秉持历年来的检验经验,倾力协助捐受赠者配型的确认,以利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
  • 摘要:本课题计划从样品库调用2000-3000人份健康人血液样品供研究使用,其中血液样品需有捐献者知情同意书。在保证样品库单份样品最少保存量每人3m1的前提下,本课题计划每人份血样使用量为lml,同时提供每份样本对应的健康志愿者个人信息和相关随访信息。本课题主要研发以下疾病检测的生物芯片:地中海贫血基因芯片、Pendred综合征基因突变检测芯片、新生儿遗传性耳聋检测芯片、染色体异常检测基因芯片、唇&s裂早期预替及产前诊断基因芯片、宫颈癌预替检测芯片、乳腺癌预警和预后分析相关芯片、结直肠癌预警及预后检测体系、多肿瘤(肺癌、肝癌、食管癌、胃癌、鼻咽癌、前列腺癌)早期预警芯片、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检测芯片、糖尿病早期预警检测芯片。
  • 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世界骨髓捐献者协会(WMDA)是致力于干细胞捐献者和干细胞国际交流的组织.它提供建议和流程来帮助各国骨髓库推进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和移植,并维护捐献者的利益.成员组织可以对他们骨髓库中2200万的志愿者进行检索查询.我国的会员骨髓库,平均每一天要完成约60例无关供者骨髓、外周血或脐带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工作,这其中有22例干细胞将跨出国界线,提供给国(境)外的患者.
  • 摘要:ZKRD德国国家骨髓库通过了ISO9001/2008和WMDA的认证。ZKRD的质量管理体系监控着所有网络系统成员的相关数据,包括供者有效率、流程进展速度,入库供者数,以及检测的分辨率和准确性。目前,每年有6000名德国的无关供者进行捐献。供者的有效性高,现有数据库中供者HLA分型的分辨率高(中、高分辨),供者年龄适当,可靠高效的管理流程等等这些优势促成了德国骨髓库供者出库率高。
  • 摘要:目的:计算在中华骨髓库找到HLA匹配无关供者的概率,探讨骨髓库最佳库容量.rn 方法:根据HLA表型频率计算匹配供者概率.rn 结果:在中华骨髓库248978例HLA等位基因分型供者中,找到至少1例HLA-A,-B,-DRB1等位基因6/6匹配、HLA-A,-B,-C,-DRB1等位基因8/8匹配、HLA-A,-B,-C,-DRB1,-DQB1等位基因10/10匹配的概率,分别为0.3581、0.2749、和0.2347.根据籍贯将供者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群体,在114767例北方供者和114767例南方供者中,找到至少1例6/6、8/8、10/10匹配供者的概率分别为0.2405和0.3383;0.1807和0.2628;0.1550和0.2225.rn 结论:中华骨髓库供者南北群体之间存在遗传学差异.北方供者HLA多态性高于南方供者.选择性增加特定籍贯供者数量,可提高该籍贯患者找到HLA匹配供者的机会.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