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宝石CT对冠状钙化斑块与监控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6h】

宝石CT对冠状钙化斑块与监控非钙化斑块的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缩略词表

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2.检查准备

3.检查方法

4.结果判定

5.方法

6.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伴非钙化斑块分布的钙化斑块率

2.非钙化斑块的分布情况

讨论

1 宝石CT技术革新

2 宝石CT在钙化斑块观察方面的优势

3.宝石CT图像后处理特点

4.冠脉斑块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

5.冠脉CT显示有钙化斑块时还应着重观察的区段

6.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图片区

综述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运用宝石CT进行CT下冠状动脉造影(CTCA),观察冠脉钙化斑块所致冠脉狭窄的程度与临近出现非钙化斑块的情况。
   方法:选择2012年5月-12月期间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宝石CT行CTCA检查,其结果有钙化斑块的患者29例,且29名患者均无糖尿病、高血脂。回顾性分析29名患者的宝石CTCA检查结果及临床相关资料,首先在CTCA图像上观察钙化斑块并测量其所致的管腔狭窄程度,而后观察邻近区域非钙化斑块的分布特点并测量其与钙化斑块间的距离。钙化斑块与非钙化斑块的测定:软斑块,CT值<50HU;纤维斑块CT值分为50HU-130HU;钙化斑块CT值为>130HU,其中软斑块和纤维斑块统称为非钙化斑块。冠状动脉狭窄的评价利用CardlQ Xpress软件包的冠状动脉狭窄分析功能。按照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轻度(狭窄程度小于等于50%);中度(管腔狭窄50%-75%);重度(管腔狭窄大于75%);血管闭塞(管腔狭窄大于99%)。
   结果:
   ①29名患者共显示47个钙化斑块,导致冠脉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钙化斑块分别为20个、20个、7个。25个钙化斑块邻近区域伴有非钙化斑块,其中导致冠脉管腔轻、中、重度狭窄的钙化斑块个数分别为5、13、7个。轻、中、重度狭窄三组中伴非钙化斑块形成所占的百分比为25%、65%、10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x2=13.664 P=0.001)。
   ②测量伴非钙化斑块形成的轻、中、重度狭窄三组中非钙化斑块至钙化斑块的距离为分别为1.86±0.56mm、0.88±0.47mm、0.34±0.29mm,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F=16.735,P<0.001)。
   结论:
   ①宝石高分辨CT和CardlQ Xpress软件包对各种类型的冠脉斑块能很好的进行观察。②随着钙化斑块狭窄程度的增加,其后方非钙化斑块的形成也呈增加趋势,钙化斑块导致的狭窄程度越重,非钙化斑块越容易形成。③对于不同狭窄程度的钙化斑块后方重点观察的区段亦有不同,确定合理区段有助于避免漏诊小的非钙化斑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