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核磁指数在评估邻近节段退变中的价值
【6h】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前瞻性对照研究——核磁指数在评估邻近节段退变中的价值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病例入选、排除标准

1.3 术前影像学检查

1.4 判断责任节段,随机分组选择手术方法

1.5 手术方法

1.6 术后处理

1.7 评价指标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2.2 临床指标评价结果

2.3 影像学指标评价结果

3 讨 论

3.1 腰椎术后ASD发生的原因

3.2 核磁指数(MRI Index)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术后ASD早期临床研究的应用

3.3 正确认识Dynesys动态非融合技术,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腰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进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比较Dynesys动态非融合术与PLIF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评价核磁指数在评估邻近节段退变中的价值。
  方法:
  随机对照分析在北京军区总医院脊柱外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且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50例,并按照1:1比例随机分到Dynesys组(A组)与PLIF融合组(B组)。采用ODI功能评分、VAS疼痛评分,椎间屈伸活动度(ROM),邻近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UCLA分级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邻近节段的影响,并应用核磁指数来评价邻近节段退变。
  结果:
  1、随访12~24月,平均14月,50例患者中45例(A组22例,B组23例)获得有效随访。A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98分钟,B组平均130分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90.5ml,B组平均为242.7ml(P>0.05),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7天,B组平均为12.9天(P>0.05)。
  2、末次随访,两组患者ODI评分以及腰部、下肢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1)。
  3、手术节段活动度,A组术前平均6.5°,末次随访平均4.6°,B组术前平均6.85°,末次随访为0°。上端邻近节段活动度,A组术前与末次随访变化无统计学差异,B组术前平均7.39°,末次随访平均为9.70°,差异有显著性(P<0.01)。下端邻近节段活动度两组变化及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4、两组患者Pfirrmann分级术前及末次随访,组内变化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按照UCLA系统评分标准,两组患者均无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
  5、核磁指数末次测量结果与术前比,上端邻近节段核磁指数A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由0.685降至0.549,组内以及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端邻近节段核磁指数两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6、A组头端及尾端邻近节段椎间盘高信号区强度及面积变化组间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B组头端邻近节段椎间盘高信号区强度由术前平均0.31降低至0.27,有统计学差异(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端邻近节段椎间盘高信号区面积,尾端邻近节段高信号区强度及面积变化组间组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Dynesys动态非融合术与PLIF融合术治疗L4/5单节段退变疾病均可取得满意临床疗效。
  2、PLIF融合术后对头端邻近节段活动度影响较大,邻近节段ROM的增大是加速其间盘退变的重要因素。与PLIF组比较,Dynesys动态非融合术能降低邻近节段ROM增加的幅度。
  3、核磁指数能够早期检测并能量化腰椎术后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程度,其灵敏度优于Pfirrmann分级以及UCLA系统评分标准,早期椎间盘高信号区信号强度的下降是导致核磁指数降低的主要原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