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COPD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6h】

基于《护理结局分类》COPD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1引 言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4 数据来源与处理

1.5 论文框架

1.6 论文的创新点

2 COPD患者护理结局测评的指标体系的建立

2.1 COPD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和方法

2.2 COPD患者护理结局指标体系理论框架的构建

2.3指标池的产生

2.4指标筛选

3 COPD患者测评指体系标的考核评价

3.1信度分析

3.2效度分析

3.3 区分度分析——项目反应理论(IRT)的应用

3.4 可行性分析

4. 结论与讨论

4.1研究结论

4.2 对策(建议)

4.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参照《护理结局分类(第三版)》的理论,建立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科学、有效、客观、全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为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及护理措施效果提供测评工具。
  方法:
  1.通过文献查阅法、半结构式访谈法,经研究小组讨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局确定概念框架,并依据概念框架确定指标池;
  2.运用改良的德尔菲法,通过对选定的专家组成员进行两轮专家咨询表的发放和意见收集。通过第一轮专家咨询表的发放与回收,对回收问卷中各级指标的意见和建议及用语修改进行归纳整理,并形成意见数据库,对专家意见的积极程度、专家意见的集中程度、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及意见的权威专家程度进行分析,而且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的具体修改意见进行指标的筛选和修正。然后将修改后形成的第二轮专家咨询表发放给专家,并再次收集各级指标的修改意见,反复进行两轮,形成COPD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的测评表;
  3.通过现场临床调查,回收整理量表数据资料,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的整体进行信度、效度、区分度和可行性的考核评价。
  结果:
  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最终确定一级指标6个,二级指标22个,三级指标79个。包括功能健康领域、生理健康领域、心理社会健康领域、健康知识和行为领域、感知的健康领域及家庭健康领域6个领域,其中功能健康领域包括耐力、睡眠、自理:日常生活活动3个结局,共计14个指标;生理健康领域包括沟通能力、营养状况、肺功能状况:气体交换、感染严重程度4个结局,共计12个指标;心理社会健康领域包括焦虑、抑郁、生存的愿望3个结局,共计11个指标;健康知识和行为领域包括健康信念、寻求健康行为、知识:健康促进、危险控制:吸烟、知识:控制感染5个结局,共计16个指标;感知的健康领域包括生活质量、症状严重程度、患者满意度:心理护理、患者满意度:健康指导4个结局,共计13个指标;家庭健康领域包括家庭护理、家庭支持、家庭物理环境3个结局,共计13个指标。
  将两轮专家咨询后形成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在COPD患者中进行现况调查,然后从信度、效度、区分度可行性四个方面对测评指标体系的结果进行检验。结果显示信度:总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数为0.911。效度:结构效度结果显示该指标体系多指标的测量符合预想结构。区分度:各指标ICC曲线分布较为理想,指标包含信息量较大,误差较小。可行性:抽样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量表接受率为96.5%,完成率为95.9%,作答完成时间基本控制在20分钟之内。
  结论:
  本课题建立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护理结局测评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区分度和可行性,可以作为 COPD患者护理服务质量和护理措施实施效果的测评工具。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