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胰腺囊性肿瘤的恶变因素分析与外科治疗
【6h】

胰腺囊性肿瘤的恶变因素分析与外科治疗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临床上常见胰腺囊性肿瘤的可能诱发恶性病变的因素,并对其良、恶性进行鉴别并指导外科治疗。
  方法:
  回顾性分析从2005年2月到2015年1月期间收治我科(山西省人民医院普外科)的80例PCNs并行手术治疗、病例资料齐全的患者进行相关因素统计分析,主要包括患者性别、年龄、术前血淀粉酶值、术前血CA199浓度、术前空腹血糖值、肿瘤所在胰腺上的位置(胰头、胰体或胰尾)、囊性肿块大小、囊内有无实性成分或囊壁结节、囊腔内黏液测定CEA值和淀粉酶值、区域淋巴结肿大和临床症状(腹痛)等指标。并按照术后病理报告诊断将病人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进行病例-对照分析。首先对以上所有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各个因素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对单因素分析后的可能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本组80例患者中SCN28例全部为良性病变,病理学检查无细胞异型,占35%;MCN32例,占40%,其中恶性MCN11例;IPMN12例,占15%,其中恶性IPMN4例;SPN8例,占10%,其中恶性SPN2例。男性24例(30%),女性56例(70%),两组患者性别差别无统计学意义。80例PCNs患者中平均年龄为50.18±11.5岁,恶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59.24±11.31岁,良性胰腺囊性肿瘤患者平均年龄为47.7±10.38岁,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影像学表现以CT表现为判断标准,CT示良性组肿瘤平均直径为5.7±2.32cm,恶性组肿瘤平均直径为9.5±2.48cm,肿瘤直径大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肿瘤出现囊壁结节或实性成分的患者例数良性组为17例,恶性组为11例,两组是否出现囊壁结节或实性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检测术前血肿瘤标记物CA199浓度,其中小于37U/ml良性组有58例、恶性组8例,大于37U/ml良性组有5例、恶性组9例,两组CA199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中所见胰腺周围区域淋巴结肿大,良性组12例,恶性组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检测囊液CEA值,其中小于192ng/ml良性组有49例、恶性组有5例,大于192ng/ml良性组有14例、恶性组有12例,两组囊液CE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囊液CEA值升高(P=0.006)、高龄患者(P=0.012)、大直径的肿瘤(P=0.004)、区域淋巴结肿大(P=0.035)是胰腺囊性肿瘤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高水平囊液CEA值、高龄患者、肿瘤体积增大、区域淋巴结肿大是胰腺囊性肿瘤恶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从患者术前临床症状、临床体征、影像学表现、实验室化验指标等来综合诊断,弥补了靠单一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诊断时的困难,尽最大可能提高PCNs的诊断率。术前重视影像学表现,仔细甄别,避免误诊、误治,只要有恶变征象表现的均应手术切除。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