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6h】

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通过神经心理学量表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MRI)检查,获取脑白质疏松症(LA)患者认知功能及脑同步神经元自发活动模式与正常老年人的区别,并将LA患者认知功能与脑功能改变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探索LA所致认知障碍的特点及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收集13名LA患者(LA组)及与之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老年对照者13名(NC组),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评,包括整体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及不同认知域[画钟试验(CDT)、数字广度(DS)、连线测试(TMT)、听觉词语学习测试(AVLT)、词语流畅性测试(VFT)、Stroop色词干扰测试、积木测试、词语相似性测试],并采集常规MRI及rs-fMRI图像,计算获取低频振幅(ALFF)图,比较两组神经心理学量表评分差异及脑静息态神经元活动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并将神经心理学评分与这些脑区的ALFF值进行相关分析。
  结果:
  1.与NC组比较,LA组整体认知功能降低,MMSE、MoCA评分低于NC组(P<0.05);LA组执行功能减退,两组在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部分、DS倒序、词语相似性测验结果比较存在差异(P<0.05),VF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A组即刻记忆和延迟回忆得分减低(P<0.05),再认记忆得分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LA组还出现信息处理速度减慢,Stroop色词干扰测验B部分、TMT-A部分耗时均较NC组长(P<0.05);DS顺序得分显示LA组存在注意力减退(P<0.05);视空间技能方面,两组CDT和WAIS-RC积木测试得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与NC组比较,LA组ALFF显著降低的脑区有右侧后扣带回、右侧楔前叶、楔叶、右侧中央后回/中央前回、右侧矩状裂及周围皮层(均P<0.05);ALFF显著升高的脑区有右侧额上回、左侧额上回/额下回、右侧额下回、左侧岛叶/颞横回、左侧海马/海马旁回(均P<0.05)。
  3.相关性分析发现,去除年龄、性别、教育的影响后,与Stroop色词干扰测验C部分得分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右侧后扣带回、右侧楔前叶、楔叶、右侧中央后回、右侧矩状裂及周围皮层,未发现与其呈负相关的脑区;与AVLT即刻记忆得分呈正相关的脑区有右侧后扣带回、右侧楔前叶、右侧中央后回,呈负相关的脑区有额叶、左侧海马/海马旁回;与TMT-A得分呈正关的脑区有右侧中央后回,呈负相关的脑区有左侧海马/海马旁回;与DS-顺序得分呈负相关的脑区有额叶、右侧中央前回,未发现呈正相关的脑区(均P<0.05)。
  结论:
  1.LA患者整体认知功能降低,以执行功能、记忆力、注意力、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受损为主,视空间技能受损不明显;其中执行功能降低表现为对干扰控制、概念形成与转换、抽象概括能力的减低,思维灵活性及语言功能无明显影响;记忆力受损表现为即刻记忆和延迟回忆能力降低,再认记忆无明显损害。
  2.在静息状态下,LA患者认知功能减退与多个脑区自发活动异常有关,存在后扣带回(PCC)、楔前叶等部位功能减退,也可能存在部分脑区的功能代偿,如额叶、颞叶、海马等,且上述脑区自发活动异常与LA患者认知功能改变密切相关,代偿机制是LA病变过程中一种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3.ALFF可作为一项反映LA患者认知功能下降的功能影像学指标,rs-fMRI对于LA病变机制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