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VVC患者临床分离白念珠菌white-gray-opaque三稳态转换对其毒力活性的影响
【6h】

VVC患者临床分离白念珠菌white-gray-opaque三稳态转换对其毒力活性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
  1、了解本地区VVC患者念珠菌的菌种分布情况及对唑类药物的敏感性;
  2、通过YPD培养基、Lee,s葡糖糖培养基、Lee,s N-乙酰葡糖胺(GlcNAC)培养基、CO2及温度来诱导white、gray、opaque三种不同表型细胞的产生。
  3、利用牛血清白蛋白培养基(BSA)检测white、gray、opaque三种不同表型细胞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Sap)的活性差异。
  方法:
  纳入2015年2月至2015年10月就诊于本科门诊,疑似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标本252例,并通过10%KOH镜检、沙堡弱培养基培养、CHROMagar念珠菌显色培养、API20CAUX鉴定系统进行培养分离鉴定,初步获得64株白念珠菌,采用 ATB Fungus3酵母菌样真菌敏感性检测系统对其进行药敏试验。提取64株白念珠菌的基因组DNA,真菌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检测其是否为白念珠菌。利用MTLa1、MTLɑ2特异性引物,筛选出MTL纯合型菌株。先利用YPD培养基对其进行表型初筛,再利用温度、CO2含量的不同、Lee's葡萄糖和Lee's N-乙酰葡糖胺(GlcNAC)培养基来诱导其他两种表型细胞的产生,最后利用BSA培养基检测每株菌株三种不同表型细胞Sap活性大小,从而反应白念珠菌的表型转换对其毒力活性的影响。
  结果:
  (1)共收集 VVC患者阴道分泌物252份,真菌培养阳性者154例,阳性率为61.1%。其中白念珠菌64株(41.6%),热带念珠菌31株(20.1%),光滑念珠菌22株(14.3%),近平滑念珠菌8株(5.2%),克柔念珠菌5株(3.2%),其它24株(15.6%)。
  (2)64株白念珠菌药敏试验结果:白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有较高的敏感性,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9.01%、40.63%和45.31%,存在交叉耐药现象。
  (3)64株菌株的MTL a、ɑ基因筛查显示只有3株为纯合型菌株(F22为a/a型, F10、F48为ɑ/ɑ型),余均为a/ɑ杂合型。
  (4)64株菌株中只有3株纯合型菌株成功进行了表型转换,诱导出white、gray和opaque三种不同表型细胞。
  (5)3株菌株white、gray、opaque细胞Sap分泌活性存在差异,其活性大小依次为gray、opaque、white。
  结论:
  1、本地区 VVC患者所感染的致病真菌仍以白念珠菌为主,对FCA耐药率相对较低,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一线用药。
  2、利用不同的培养基、温度、不同CO2浓度,可以成功诱导MTL纯合型菌株进行表型转换,得到white、gray、opaque三种细胞。
  3、VVC患者分离出的白念珠菌中三种不同表型细胞的毒力gray>opaque>white。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