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尿肾动态显像对成人上尿路梗阻术后的疗效评价
【6h】

利尿肾动态显像对成人上尿路梗阻术后的疗效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设备

1.3 放射性药物

1.4 图像采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梗阻治疗前后所有患肾的GFR、DRF和PI值的分组结果比较。

2.2 按梗阻侧肾脏术后≤3月和>3月分组比较两组间的GFR变化结果

2.3 双侧肾脏灌注指数的正常范围建立

2.4 37只梗阻侧肾脏的相对分肾功能和灌注指数与分肾GFR结果的比较及相关性分析

3 讨 论

4 结 论

参考文献

综述:梗阻性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

致谢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究利尿肾动态显像中的定量指标肾小球滤过率、相对分肾功能以及血流灌注指数对上尿路梗阻患者术后肾脏功能状态的评估作用。
  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因上尿路梗阻致肾盂积液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核医学科进行利尿肾动态显像的患者34例,共计66只肾脏(其中2例患者已做单侧肾脏切除),其中男性1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40.53±14.36岁(16~72岁)。单侧积水的患者有33例,双侧积水1例,2例单侧肾脏积水的患者手术后进行2次利尿肾动态显像,共计37只患肾。所有入选按照肾小球滤过率分为30≤GFR<45[ml/(min·1.73m2)]和GFR<30[ml/(min·1.73m2)]两组;按照相对分肾功能分为DRF≥30%和DRF<30%两组。患肾术后疗效判断均以手术前后指标变化5%为参照标准,术后指标≥5%为肾功能好转(即增加)、术后指标<±5%为无变化(即不变)、术后指标>-5%为恶化(即减小)等的肾积水患者均被B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所证实并接受了各种解除梗阻的手术。按照梗阻侧肾脏治疗后进行利尿肾动态显像的时间分为2组:1组≤3月,2组>3月。其中≤3月组的患肾有11只,>3月组为26只。为了方便结果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将两组患肾分别按照GFR及相对分肾功能(DRF)两个指标再进行亚分组。每个亚组有好转、不变、恶化三种情况。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法,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3月的11只梗阻侧肾脏中,出现好转、无变化和恶化的比例分别为63.4%(7/11)、18.2%(2/11)、18.2%(2/11);恢复时间>3月的26只梗阻侧肾脏中,出现好转、无变化和恶化的比例分别为53.9%(14/26)、11.5%(3/26)、34.6%(9/26),二者间统计学无差异(χ2=1.201,P>0.05)。
  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3月的11只肾脏中,分别于GFR<30 ml/(min·1.73m2)组中发现2只(25%)和DRF≥30%组中发现4只(57.1%)恶化肾脏,其中GFR组内的2只肾脏包含在DRF组的4只肾脏内。
  恢复时间>3月的26只肾脏中,30≤GFR<45 ml/(min·1.73m2)和GFR<30 ml/(min·1.73m2)组中分别发现5只(41.7%)和4只(28.6%)恶化肾脏;DRF≥30%和DRF<30%组中分别发现6只(37.5%)和2只(20%)恶化肾脏,其中GFR分组中的9只功能恶化肾脏包含有 DRF分组的8只恶化肾脏。总体恶化占比为35.14%(13/37),未改善的为54.05%(20/37)。
  相对分肾功能和灌注指数均与肾小球滤过率有良好的相关性(rDRF=0.951,P<0.01;rPI=-0.867,P<0.01)。
  结论:
  肾积水患者解除梗阻后,建议常规3月内进行复查,尤其对GFR<30[ml/(min·1.73m2)]的肾脏,应提前再次干预,防止延误而影响肾功能恢复。
  手术前后肾积水患者的肾脏功能均可选用肾小球滤过率、相对分肾功能及灌注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价,相对分肾功能与肾小球滤过率的相关性及关联性均较灌注指数高,因此按肾功能评价价值大小排序为GFR>DRF>PI。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