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红柄白鹃梅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6h】

山西红柄白鹃梅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物候观测研究进展

1.3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1.4 空间格局研究进展

1.5 研究内容及意义

2 研究区自然概况

2.1 中条山-芮城

2.2 中条山-历山

2.3 太岳山-兴唐寺

2.4 太岳山-七里峪林场

2.5 吕梁山-云丘山

3 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红柄白鹃梅物候观测方法

3.3 群落特征研究方法

3.5 空间格局和种间关联

3.6研究技术路线

4 结果与分析

4.1 红柄白鹃梅物候观测

4.2 红柄白鹃梅的群落特征

4.3 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4.4 红柄白鹃梅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5 讨论

5.1 红柄白鹃梅物候观测分析

5.2 红柄白鹃梅群落物种组成与区系特征分析

5.3 红柄白鹃梅群落生物多样性分析

5.4 红柄白鹃梅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6 结论

7 保护对策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摘要

在对山西省的红柄白鹃梅群落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其分布情况,选取中条山山脉的芮城和历山、太岳山山脉的兴唐寺和七里峪林场、吕梁山山脉的云丘山作为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研究区域。运用数量生态学上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物候、物种组成、区系、多样性以及空间格局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旨在为红柄白鹃梅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1)研究区红柄白鹃梅的生长旺盛时期为四月中旬,此时叶子的大小,数量变化最快。其中,红柄白鹃梅的叶片生长初期、现蕾期为四月上旬;红柄白鹃梅的花期为四月到五月,盛期为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为开花末期。因此,对红柄白鹃梅的持续合理利用(食用、观赏、蜂采蜜)可集中于四月到五月。
  (2)研究区红柄白鹃梅群落,统计维管植物共计151种,隶属于117属,48科(包括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被子植物在该区植物成分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且以双子叶植物居多,其中,双子叶植物42科104属137种,单子叶植物5科12属13种。可以看出,红柄白鹃梅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
  (3)研究区红柄白鹃梅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比较复杂,包括12个分布区类型和5个变型。科的分布以世界分布型为主,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和南美洲温带间断分布的科也占较大比例;属的分布以北温带分布为优势,具有典型的暖温带性质。进而可以推断,红柄白鹃梅群落在山西多分布于温带气候明显的地区。
  (4)研究区红柄白鹃梅群落,所有多样性指数均呈现出一致的多样性大小趋势:历山、芮城>七里峪、兴唐寺>云丘山,由南到北,物种多样性有减小的趋势。这可能与经纬度的变化引起温度、湿度、土壤含水量及光照强度等一系列环境因子的变化有关。但,总体而言,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物种多样性还是较大的。
  (5)研究区(七里峪林场)红柄白鹃梅群落中红柄白鹃梅种群不同龄级的个体密度不相同,中间龄级Ⅱ级(75㎝225㎝)在所有尺度上均为聚集分布;除龄级Ⅱ和龄级Ⅳ外,所有龄级间在较小尺度下均为正相关,且龄级Ⅰ和龄级Ⅳ在所有尺度下均为正相关。
  研究区内,红柄白鹃梅群落以红柄白鹃梅、连翘、杠柳以及绣线菊为优势种,各优势种在较小尺度上均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其中,杠柳和绣线菊在所有尺度上均呈现聚集分布,红柄白鹃梅和连翘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现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的规律;在点格局分析时,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在不同尺度上均出现聚集分布的特点;在计盒维数分析时,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占据空间能力的大小为:红柄白鹃梅>连翘>绣线菊>杠柳;在信息维数分析时,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格局强度的尺度变化程度为:杠柳>绣线菊>红柄白鹃梅>连翘;在关联维数分析时,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个体空间相关程度为:杠柳>红柄白鹃梅>连翘>绣线菊。点格局分析与分形分析呈现相一致的结果,揭示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的空间分布格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