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北方硕螽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结构研究
【6h】

北方硕螽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结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1 前言

1.1 北方硕螽的分类学地位

1.2 北方硕螽的基本特征

1.3 国内外对昆虫消化道和马氏管的研究现状

1.4 硕螽科的研究动态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内容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仪器

2.3 实验试剂

2.4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消化道和马氏管外部形态结构

3.2 北方硕螽消化道组织和形态结构

3.3 北方硕螽马氏管的组织和形态结构

4 讨论

4.1 前肠

4.2 中肠

4.3 后肠

4.4 马氏管

5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以北方硕螽Deraeantha ono Pallas(直翅目:硕螽科)的消化道和马氏管为研究对象,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光学显微技术、扫描电子显微技术、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对其组织形态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从组织学和形态学两方面阐述北方硕螽消化道和马氏管结构,比较分析其与昆虫其他目消化道和马氏管的不同,并结合细胞学着重研究中肠的功能,明确中肠的功能区域性,旨在为昆虫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北方硕螽成虫消化道长约10cm,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前肠、后肠(分别以口器和肛门开口向外)和内胚层形成的中肠组成。前肠由口前腔、咽喉、膜质的食道、可膨大的嗉囊和前胃组成,口前腔中有一角质化的舌。舌上分布有不同形态的感觉毛。食道外层是丰富的环肌和明显背腹分布的纵肌,食道前、后段内壁表面具齿。嗉囊外层环肌较为丰富,内壁通过腹沟分为对称分布的4类脊,脊上分布有不同形态的齿,腹沟外层纵肌明显。前胃内壁分布有6列纵行脊,脊上有骨化的大齿,从前到后大齿上小齿的形态各不相同。前肠末端形成贲门瓣,是前肠食物进入中肠的一道阀门,可以防止食物倒流。中肠分为前端的背腹胃盲囊和管状的胃,胃盲囊由胃盲囊壁和内部纵行脊组成。中肠壁从外到内为纵肌、环肌、基底膜和上皮层。上皮层由再生细胞和柱状细胞组成:再生细胞在基部形成隐窝,在胃盲囊内部纵行脊上的再生细胞突出基膜形成结节;柱状细胞的细胞膜在基部深度内折形成基底迷路,端部形成微绒毛。微绒毛长度从前到后逐渐增长,在近后肠处的微绒毛变短。柱状细胞具有分泌的作用,顶端分泌和全胞分泌主要集中在胃盲囊和中肠后2/3部分,局部分泌集中在中肠前1/3部分,并在中肠后2/3区域有脂滴和颗粒物质的分布,中肠前1/3区域仅有颗粒物质。后肠由漏斗式的回肠、卷曲的结肠、直肠和肛门组成。回肠前端形成幽门瓣,是中肠食物进入后肠的阀门。直肠内膜形成6列直肠垫,其上皮层由连接细胞和主细胞组成,连接细胞内形成较多的空泡。后肠内膜上分布有齿(除直肠垫表面外),但齿的形态基本相似。马氏管分为基部马氏管凸和游离马氏管,游离马氏管聚集在前肠和中肠的交界处、胃盲囊端部以及直肠上。
  研究表明,前肠嗉囊和前胃内壁表面形态结构可以作为硕螽科种属分类的依据,而后肠形态特点对分类的意义不大;中肠胃盲囊主要进行酶的分泌,辅助中肠胃进行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中肠胃功能呈现区域化分布。马氏管可能由内胚层发育而来,是北方硕螽主要的排泄器官,也可对水分进行重吸收,输送到中肠再利用。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