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不同训练年限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的对比研究
【6h】

不同训练年限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表面肌电活动特征的对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目的

2.2选题的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肌电的相关研究

2.2 肌电图在网球主要技术中应用的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过程中各肌肉肌电放电活动开始的顺序

4.2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过程中各肌肉肌电活动结束的顺序

4.3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放电持续时间

4.4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均方根值对比情况

4.5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积分肌电值对比情况

4.6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肌力及比例对比情况

5分析与讨论

5.2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过程中各肌肉肌电活动结束的顺序对比分析

5.3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放电持续时间的对比分析

5.4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均方根值对比分析

5.5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积分肌电值对比分析

5.6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各肌肉肌力及比例对比分析

5.7 不同网球练习者正手击球动作过程中击球效果的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2 建议

参考文献

8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目的:
  本文利用肌电技术分析正手击球动作,通过结合不同的学科,直观的描述正手击球过程中,各肌肉的关系,为不同的网球练习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不同的网球练习者在正手击球时会出现不同的错误,找出这些不足运用到教学或训练当中有助于提高不同练习者的击球水平。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为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网球不同网球练习者共30人,分为三个组,每个组10人,并能熟练打出正手击球。普修为学过半年网球的学生,专修一年为学网球一年的学生,专修两年为学网球一年的学生。首先将电极片贴在受试者目标肌肉的肌腹上,电极的箭头指示方向与肌纤维的方向保持一致,然后固定电极。然后进行测试网球正手原地击球,正手击球成功的标准是,球速快,动作流畅,球打到界内指定的位置。根据网球正手击球的动作特征,选择身体右侧不同的16块肌肉,它们分别为右手肱桡肌、右手肱二头肌、右手肱三头肌、右三角肌、右胸大肌、右腹内斜肌、右腹直肌、右斜方肌、右背阔肌、右竖脊肌、右腿股直肌、右腿股内侧肌、右腿股外侧肌、右腿股二头肌、右腿腓肠肌内侧、右腿腓肠肌外侧。测试指标有:肌肉开始、结束、持续时间,肌肉均方根值、积分肌电值、肌力、肌力比例。
  研究结果:
  1在三组学生正手击球放电的持续时间相对比可发现,普修与专修一年的的学生相比竖脊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普修学生放电时间过长,持续时间差值平均为0.46s。普修与专修两年的相比较,胸大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普修学生放电时间过长。专修一年与专修两年相比斜方肌和竖脊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总的来说,正手击球放电持续时间上呈现的规律是普修大于专修一年大于专修两年。
  2三组学生正手击球均方根振幅值相互对比得到:普修与专修两年的学生对比可发现,股直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专修两年学生大于普修学生均方根值。股内侧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专修两年学生大于普修学生均方根值。专修一年与专修两年学生对比可发现腓肠肌外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专修两年学生大于专修一年学生均方根值。
  3普修学生与专修一年学生肌肉积分肌电值相比较,股外侧肌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普修学生积分肌电大于专修一年学生。普修与专修两年学生相比较,腓肠肌内侧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普修学生积分肌电小于专修两年学生。专修一年与专修两年学生相比较,股内侧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专修一年学生积分肌电小于专修两年学生。
  4普修与专修两年学生相比较,三角肌和胸大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专修两年学生大于普修学生。股内侧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专修两年学生大于普修学生。专修一年与专修两年学生相比较,三角肌胸大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专修两年学生肌力值大于专修一年学生。背阔肌和斜方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专修两年学生肌力值大于专修一年学生。专修两年学生肌力值大于专修一年学生。
  5普修学生与专修一年学生肌肉贡献率相比,股内侧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普修学生该肌肉贡献率大于专修一年学生。普修与专修两年学生相比较,肱桡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普修学生该肌肉贡献率小于专修两年学生。肱三头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普修学生该肌肉贡献率小于专修两年学生。专修一年与专修两年学生相比肱桡肌、肱三头肌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专修一年学生明显小于专修两年学生。
  结论:
  1.普修学生在整体上能够体现出网球正手击球的发力顺序,但是总的来说,肌肉之间的协调还不是很明确,存在力量脱节现象。尤其是躯干链接上下肢力量之间的传递。上肢力量肌力用力较大,对下肢力量的利用不够充分,造成了正手击球下肢蹬伸不完整,且重心明显偏高。动作不协调,稳定性差,动作的完成不够充分。击球点不准确,步伐不清晰。
  2.专修一年学生力量的传递有了明显的传递关系,已经能够学会用下肢力量来击球。但是下肢力量用的不充分,而且下肢力量比较弱。在重心降低时,蹬转不充分,也就是说力量发不出来,下肢的主动用力造成力量的协调传递出现滞后,上肢力量发力时间上过早。股直肌的力量不大。
  3.专修两年学生正手击球躯干肌肉的得发力比较小。在击球步伐和击球效果上明显高于其它两组。但是在正手击球过程冲也体现出了基础动作不扎实,虽然主要的用力肌肉没有问题,但是上肢肌肉用力相对于击球的主要肌肉用力还是偏大,这是因为太注重击球效果上,而忽略了正手击球基础的重要性。
  建议
  1.普修学生应当注重基础动作的练习,体会下肢用力击球的感觉。在练习时适当的降低上肢力量的发力,加大下肢力量的发力,加强对股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的力量练习。体会在正手击球时的转腰力量。加大网球步伐的练习,步伐不到位,正手击球的动作体现不出来。
  2.专修一年学生应当加强下肢力量的专项练习,在能够充分蹬直腿的情况下在适当降低重心,逐步加大下肢的发力力量,过多的降低重心只能让力量减弱,造成动作不协调。在练习时注意每个动作细节的练习,一定要充分发挥动作的合理性。同时结合专门的网球步伐的练习,提高在击球前的准备动作的协调。
  3.专修两年年学生应该注重细节动作的改正,经常进行基础动作的专门练习。尤其是肱三头肌,肱桡肌,腹直肌,背阔肌的发力顺序,不要过多的将力量用在击球上,更应该注重将主要用力肌的力量显现出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