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第十一届世青赛女子撑竿跳高起跳至推杆瞬间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6h】

第十一届世青赛女子撑竿跳高起跳至推杆瞬间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撑竿跳高的技术演变与发展

2.1.1 撑竿跳高(木质竿—玻璃撑竿)的技术特点

2.2 现代撑竿跳高的新技术

2.2.1 自由起跳技术

2.2.2 低髋摆体技术

2.3 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发展状况

2.3.1 世界女子撑竿跳高的发展状况

2.3.2 我国女子撑竿跳高运动的发展状况

2.4 国内外研究状况

2.4.1 撑竿跳高助跑、插穴起跳与成绩的研究

2.4.2 撑竿跳高悬垂、摆体、展体、转体拉引和推竿研究

2.4.3 腾越过竿和落地的研究

3 研究对象和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影片拍摄法

3.2.3 影片解析法

3.2.4 比较研究法

3.2.5 数理统计法

3.3 论文研究的运动技术指标的确定

4 时相划分

5 结果与分析

5.1 世界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5.1.1 起跳过程中的速度变化

5.1.2 起跳过程起跳腿髋、膝、踝关节角度变化特征

5.1.3 起跳时间

5.1.4 起跳离地瞬间的起跳角与身体重心的腾起角度

5.1.5 起跳瞬间竿弦与地面的夹角

5.1.6 腾起离地瞬间的上握手臂肘角、肩角

5.1.7 腾起离地瞬间的双手推竿速度

5.2 世界优秀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在支撑阶段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5.2.1 悬垂过程中下握竿手臂肘关节角度变化特征

5.2.2 悬垂阶段右肩、左髋、左膝的角度变化特征

5.2.3 摆体过程的摆动半径及摆动速度

6.2.4 支撑过程各动作阶段的时间特征及其比例关系

5.2.5 支撑过程推竿阶段重心速度变化特征(m/s)

5.2.6 在撑竿伸直瞬间竿与水平面的夹角

5.2.7 推离撑竿瞬间身体重心速度特征

6 结论

6.1 起跳阶段

6.2 支撑阶段

7 建议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世界女子撑竿跳高最早产生于1929年,但真正被列入各种正式比赛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是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主办的国际青年田径比赛。1986年首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在希腊雅典举行,直到1998年,在法国安锡举行的第七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上女子撑竿跳高才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被称作世界冠军的摇篮,年轻的选手们在比赛中的技术表现以及得失,直接影响到她们在未来田径赛场上的成功与失败,所以对她们技术动作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撑竿跳高的专项技术角度来探讨世界优秀青年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的技术特点,为运动员们备战2008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影片解析、数理统计和比较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2006年北京举办的第十一届世界青年田径锦标赛女子撑竿跳高的前六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她们在决赛中获得最好成绩的技术动作从运动学角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
  在起跳阶段:(1)我国选手周扬的起跳技术水平速度的损失率与垂直速度的增长率都较为合理。尼卡恩在起跳阶段是以牺牲水平速度为代价,加大了人体重心在垂直方向的速度,造成起跳方向太向上,弯竿不充分。(2)六名运动员的起跳时间偏长,影响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的发挥。苏特吉与沃里克缓冲时间大于蹬伸时间,造成水平速度的大量损失。(3)六名运动员起跳离地瞬间的撑竿与地面的夹角(竿弦角)、重心腾起角都偏大。穆兰德在起跳过程中采用的是自由起跳技术,帕尔诺夫在起跳阶段挺髋明显,左膝、左踝关节的屈伸度较好,整个起跳腿形成有力支撑,且蹬伸有力,而尼卡恩却起跳较为平直,水平速度损失较大。(4)沃里克在腾起离地瞬间上握手臂伸展度不够,过于紧张,含胸程度较深。
  在支撑阶段:(1)尼卡恩在悬垂过程中下握手臂过分弯曲,影响整体的稳固性,造成上握手和下握手之间形成的支撑不够稳定,较早进入长摆。(2)长摆过程中苏特吉、沃里克、尼卡恩三名运动员采用的是高髋摆体技术。其中沃里克和尼卡恩短摆时所用时间太长,短摆半径缩短太慢,从而影响后续的展体运动。(3)六名运动员在整个支撑阶段支撑所用的时间偏长,大大的大于世界优秀运动员。整个支撑过程的节奏紊乱。(4)在推离撑竿瞬间六名运动员重心速度的水平速度都远远的大于垂直速度,且推竿慢,使撑竿释放的弹性势能大部分用于增加水平速度,而垂直速度无明显增加,影响了重心的提高。
  总之,世界青年女子撑竿选手们在起跳至推离撑竿瞬间的技术方面还存在许多技术细节亟待改进和纠正。建议青年女子撑竿跳高运动员要加强手臂、腰腹肌的力量,提高起跳质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耗,调整整个支撑阶段的动作节奏,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撑竿跳高技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