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认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6h】

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认知的跨文化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 问题提出

2 研究意义

2.1 大学校园文化研究的意义

2.2 大学校园文化跨文化比较研究的意义

3 研究目的

4 相关概念

4.1 校园文化与学校文化

4.2 校园文化与学校气氛

第二章 文献综述

1 校园文化的涵义

1.1 文化与组织文化的概念

1.2 校园文化的概念

2 校园文化的结构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3 校园文化及相关领域的测量

3.1 组织文化的测量

3.2 学校气氛的测量

3.3 校园文化的测量

4 认知的校园文化

5 中西方大学校园文化比较研究

第三章 研究方法与实施

1 研究对象

2 研究假设

3 研究步骤

4 测量工具

4.1 开放式问卷调查实施及结果分析

4.2 访谈内容及其分析

4.3 问卷题目的编制

4.4 预测及分析

4.5 对问卷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5 数据分析方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1 大学校园文化的总体状况

2 国内大学校园文化认知的差异检验

2.1 大学校园文化认知的年级差异

2.2 性别与年级在制度文化上的变异数分析

2.3 性别与年级在行为文化上的变异数分析

3 不同文化背景大学生对大学校园文化认知的比较

第五章 讨论

1 关于校园文化问卷

1.1 问卷的效度

1.2 问卷的信度

2 大学校园文化总体状况

3 国内大学校园文化的认知差异

3.1 大学校园文化认知的年级差异

3.2 性别与年级在制度文化上的交互作用

3.3 性别与年级在行为文化上的交互作用

4 不同文化背景大学生对大学校园文化认知的比较

5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5.1 本研究的不足

5.2 未来研究方向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1 研究结论

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声明

展开▼

摘要

大学校园文化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是通过个体的一系列知觉加工过程而实现的,因此真正对学生发展起作用的是他们认知到的校园文化,它是一个心理变量,是个体特征与学校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鉴于以往校园文化研究定性描述的局限性,本研究从组织文化学和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出发,来研究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主观认知,并对中西方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进行了比较,为今后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实证依据。
  本研究采用了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70名在校大学生和30名大学教师进行了开放式问卷调查,对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深度访谈,并请8位外国朋友就中西方大学校园文化的差异谈了自己的看法。根据调查结果及搜集的文献资料编制了大学校园文化问卷,采用Likert自评式5点量表记分,经过预测、分析及修订形成32个项目的正式问卷,并将问卷翻译成英文版。随后,对国内外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在太原抽取了5所本科院校,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61份;在加拿大的两所大学发放了英文版问卷,收回有效问卷49份。
  具体研究结论如下:
  (1)自编的大学校园文化问卷分为四个维度: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经分析,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指标。
  (2)总体来看大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知是比较积极的。中国和加拿大的大学生对校园文化认知的相同之处在于都对精神文化认知最好,不同之处是中国大学生认知消极的是制度文化,加拿大大学生认知消极的是物质文化。
  (3)大三在所有层面的认知都比较消极,大一除物质文化层面外,其他层面的认知都比较积极,大二、大四在物质文化层面和校园文化总问卷的认知都高于大三,大二对精神文化的认知低于大一。
  (4)对制度文化的认知男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三女生的感受显著低于其他年级的女生;大三女生的感受低于大三男生,其他年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5)对行为文化的认知男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而大三女生的认知显著低于大一、大二的女生;大二男生的认知低于女生,其他年级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6)对大学校园物质文化的认知,中国大一、大三的认知均低于大二、大四,西方大四的认知低于大三;大二、大四均是中国大学生高于西方大学生,大三不存在显著的中西方差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