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狂欢之后的回归——都市轻喜剧研究
【6h】

狂欢之后的回归——都市轻喜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引言

第一章 电视剧类型初议

1.1 类型学在电视剧中的运用

1.2 相关都市题材电视剧的理论支撑

1.2.1 后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的概述

1.2.2 后现代、大众文化与电视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中国都市轻喜剧发展探究

2.1 中国都市轻喜剧类型概况

2.1.1 中国都市题材电视剧类型的概况

2.1.2 都市轻喜剧概念概述

2.2 都市轻喜剧与相近电视类型剧的比较

2.2.1 电视情景喜剧与青春偶像剧(青春言情剧)

2.2.2 都市轻喜剧与二者的区别

2.2.3 都市轻喜剧与其他类型电视剧的交叉

第三章 都市轻喜剧的文化特征

3.1 日常生活的审美化

3.1.1 人物形象平民化

3.1.2 语言的喜剧效用

3.2 都市文化与都市人群

3.2.1 都市文化特征与都市人群特点

3.2.2 都市轻喜剧中的类型化人物

第四章 都市轻喜剧中传统文化的传承

4.1 都市轻喜剧创作中的相关问题

4.1.1 细节的注重

4.1.2 对于“娱乐”的认识

4.2 都市轻喜剧向传统的回归

4.2.1 都市轻喜剧中“家”的向往

4.2.2 都市轻喜剧文化背景的思考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内地都市轻喜剧进行探讨分析,介于在学界对都市轻喜剧概念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本文对都市轻喜剧的定义、范畴、大致风格等进行探究,对于都市轻喜剧的解读,本篇论述更多的也借助于后现代与大众文化,在探讨了类型、后现代、大众文化与电视剧的关系之后,通过对《动什么别动感情》、《好想好想谈恋爱》、《粉红女郎》等案例的分析,由此得出:都市轻喜剧,它讲述的是生活在都市中的平民百姓自己的故事,表现的是自己周围的生活,渗透的是最基本的道德伦理,它通俗而不庸俗,有矛盾而又不异常尖锐,有冲突而又不必激烈非凡,有讽刺而不必辛辣,这是一种善意的讽刺,是轻轻的一刺,不是通过说教,而主要考是这种轻喜剧性格和情节隐隐地透露出来。它是在哈哈一笑间来传达生活观念。它不会执着于崇高而空泛的理想和终极关怀,而认同于一股市民的思想和趣味,认同于流行的价值标准,给大众以更实际、直接的当下关怀。人们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喜怒哀乐,就是市民生活的主题,也是大众文化的主题。它比青春偶像剧少了一些梦幻,多了一些现实的反映,不止一味沉浸在情与爱的漩涡中。它不需要拘泥于编织扑朔迷离、跌宕起伏的故事,没有人为地制造戏剧冲突,人物命运也没有那么的复杂曲折、变幻莫测,对于这些只是进行了平实、淡定的处理。
  文章对于后现代与大众文化及娱乐给予了一种态度,那就是我们不应以精英的姿态去鄙视,也不需要对其惧怕,而应以一种更加理性的态度去面对。艺术是随着人的存在和现实改变而改变的,艺术的态度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虽然我们在都市轻喜剧中能看到大众文化及后现代的影子,重片段,重偶然,重边缘,轻整体,轻本质,轻必然的游戏状态,但我们再游戏过后,却能发现某种传统的回归,这是一种成长,一种对真、善、美的追溯,一种对伦理美,亲和美的回归。也许我们可以稍微减轻一下我们的忧患意识,以一种轻松明朗的姿态去迎接电视剧创作方面的挑战。

著录项

  • 作者

    李亚敏;

  • 作者单位

    山西大学;

  • 授予单位 山西大学;
  • 学科 广播电视艺术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赵瑞锁;
  • 年度 2010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中国;
  • 关键词

    都市轻喜剧; 大众文化; 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