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省中期库燕麦种质活力和生理遗传监测的研究
【6h】

山西省中期库燕麦种质活力和生理遗传监测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我国作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

1.1.1 种子保存技术

1.1.2 存在的问题

1.2 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

1.2.1 植物种质资源跟踪生活力监测

1.2.2 遗传完整性

1.2.3 遗传漂移

1.2.4 种质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方法

1.3 种子老化

1.3.1 生理变化

1.3.2 遗传变化

1.4 前景及展望

1.5 本试验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不同贮存年份的燕麦种子生理生化及相关同工酶谱带的变化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质活力的比较

2.2.2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浸出液电导率的比较

2.2.3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浸出液可溶性糖含量的比较

2.2.4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酶活性的比较

2.2.5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同工酶电泳谱带比较

2.3 讨论

第三章 不同贮存年份的燕麦种质田间监测状况分析

3.1 材料和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主要农艺性状表现

3.2.2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特征比较

3.2.3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质田间出苗率与室内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关系

3.2.4 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田间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3.3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介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植物种质保存有利于保护植物资源及遗传的多样性。但种子在繁殖更新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遗传完整性的变化,只有对收集和保存的种质资源进行科学的繁殖更新,才能提供遗传完整且稳定的活种质。本试验以20份低温库贮藏的燕麦种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活力及一些相关生理指标和酶活性的变化,并对其田间的一些农艺性状作了监测和相关性分析,以探索种质库中贮藏燕麦种子的生活力状况的变化和对其农艺性状的影响,以便为国家作物种质库长期安全保存种质资源、贮藏的燕麦种子及其它作物种子监测和更新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试验结果如下:
  1、研究了20份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及膜通透性状况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种子各生活力指标逐渐下降。虽然保存15年的种子发芽率仍在80%以上,但其变异系数和变异幅度已明显增大;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表现出增加的趋势,表明膜的结构和功能遭到破坏。三个年份的各生活力指标间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浸出液的电导率和可溶性糖呈负相关,相关系数随储存年份的增加数值增大。
  2、研究了20份不同贮藏年份(93年、05年和08年)的燕麦种子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淀粉酶(AMY)的活性变化和其中的9个品种SOD、POD、CAT、AMY及酯酶(EST)同工酶电泳谱带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种质贮存时间的延长,种子POD、CAT、SOD和AMY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其中,POD活性下降最明显,与08年种子相比,93年的种子POD活性下降了59%,而SOD活性变化最小,仅下降了9%,表明种子在贮藏过程中,POD活性指标对种子的劣变程度较敏感。各年份的种子生活力和POD、CAT、SOD、AMY活性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
  3、比较了不同贮藏年份的燕麦种子田间出苗率及农艺性状状况,并进行了各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在贮藏时间延长和更新过程中,籽粒一些表型性状有从集中向分散方向变化的趋势;与原始材料相比,随着种子的贮藏时间的延长和更新,穗粒重和株粒重变异程度明显增大,而茎节数变异程度变化最小。从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与产量有关的性状相关性较好,尤其是05年的种子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