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浅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以北京市为例
【6h】

浅析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以北京市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第一章 信息产业及相关经济增长理论综述

1.1 信息产业的概述

1.1.1 信息产业的含义

1.1.2 信息产业的特征

1.1.3 信息产业的形成

1.1.4 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

1.2 信息产业的产业结构

1.2.1 信息产业的部门结构

1.2.2 信息产业的产值结构

1.2.3 信息产业的就业结构

1.2.4 信息产业的其他结构

1.3 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理论

1.3.1 信息产业发展与熊彼特创新理论

1.3.2 信息产业发展与非均衡增长理论

1.3.3 信息产业与经济增长研究综述

第二章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比较

2.1 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

2.2 我国信息产业的区域发展

2.2.1 长江三角洲的信息产业

2.2.2 “泛珠三角”地区的信息产业

2.2.3 环渤海地区的信息产业

2.3 世界发达国家信息产业的发展

2.3.1 美国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特点

2.3.2 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与特点

2.3.3 两种发展模式的比较

2.3.4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信息产业发展水平的衡量

3.1 波拉特测算方法

3.1.1 方法的说明

3.1.2 方法的评价

3.2 信息化指数法

3.2.1 模型的说明

3.2.2 模型的评价

3.3 我国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3.3.1 指标选取的差异

3.3.2 适合我国国情的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

3.3.3 指标体系的评价

第四章 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4.1 北京市信息产业的发展状况

4.1.1 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情况概述

4.1.2 北京市信息化指数的计算

4.1.3 主成份法简介

4.1.4 实际测算

4.2 模型的选取与建立及实际测算

4.2.1 信息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相关性分析

4.2.2 信息产业与第二产业的相关性分析

4.2.3 信息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相关性分析

4.2.4 信息产业与北京市总体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4.3 小结

第五章 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北京市信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 对策建议

5.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5.2.2 加快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5.2.3 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2.4 信息化发展政策

5.3 小结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大范围应用,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要素的信息产业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它吸引了经济管理、科技和情报等各领域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为了适应这种趋势,我国把信息产业列为了国民经济现阶段优先发展的产业,并把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相互融合的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内陆城市的代表北京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没有沿海城市得天独厚的优势下,如何能够做到在信息产业方面领先于全国水平。首先本文介绍了信息产业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经济增长理论,国内外关于信息产业的研究动态;然后分区域介绍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情况,对美日信息发展模式进行简单介绍之后,对比找出不足,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发展的信息化指标体系;接着使用2000-2009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因子分析确定信息化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的权重,经过加权平均得到综合信息化指数,用综合指数分别与三大产业及整体经济水平进行回归分析,建立相应模型,得出结论;最后对全文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提出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信息产业对整体的经济增长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但是分产业来讲,信息产业对第一产业影响相对较弱,这是因为第一产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需要一个适应过程;信息产业与第三产业联系最为紧密,因此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度也就最高,总体来说,信息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国应将信息产业列为优先发展产业,利用其极强的渗透性,促进各个产业之间全面协调发展。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