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Ⅰ、脑钠肽与基础病因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6h】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肌钙蛋白Ⅰ、脑钠肽与基础病因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主要符号表

研究生导师和课题指导小组介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结果

1 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

2 不同分组间组血cTnI及BNP浓度及其变化、缓解时间的比较

3 入院即刻血cTnI与BNP浓度的相关性

4 入院即刻血cTnI浓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5 cTnI、BNP水平对预后判定的价值讨论

讨论

1 入院时cTnI(+)、cTnI(-)组间及不同病因组间患者入院时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2 AHF患者血cTnI浓度与基础病因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3 AHF患者血BNP浓度与基础病因及其预后的相关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急性心力衰竭血生化标志物临床研究进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完成的学术论文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Ⅰ、脑钠肽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变化及其预后评估价值。
   方法:入选2008年10月至2010年10月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确诊的AHF患者120例(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2010年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标准)。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缺血性心脏病(IHD)组(n=41)、瓣膜性心脏病(VHD)组(n=28)、扩张型心肌病(DCM)组(n=30)、高血压性心脏病(HHD)组(n=21)四组;根据入院即刻全血cTnI的水平,将患者分为cTnI(+)组(n=24)(>0.40ng/ml)、cTnI(-)组(n=96)(≤0.40ng/ml)两组;根据治疗前后血cTnI浓度变化,将患者分为均阳性组(n=13)[入院即刻与病情缓解时均为cTnI(+)患者]、阳转阴组(n=11)[入院即刻cTnI(+)、病情缓解时cTnI(-)患者]、均阴性组(n=96)[入院即刻与疠情缓解时均为cTnI(-)患者]三组;根据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2个月是否死亡,将患者分为死亡组(n=19)、存活组(n=101)两组。入院即刻及病情缓解时分别进行全血肌钙蛋白I(cTnI、脑钠肽(BNP)测定,记录AHF患者病情缓解时间、住院期间死亡例数、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因心衰加重再入院例数、心源性死亡例数、住院期间与出院后12个月的总死亡例数。观察不同病因组及cTnI(+)与cTnI(-)组患者血cTnI、BNP浓度在入院即刻与病情缓解时的变化与比较、cTnI(+)组与cTnI(-)组患者缓解时间的比较、cTnI(+)组与cTnI(-)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因心衰加重再入院率及病死率的比较、入院即刻血cTnI浓度及其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入院即刻血cTnI与BNP浓度的相关性、入院即刻血cTnI及BNP水平对预后判定的价值。
   结果:⑴不同病因组间、cTnI(+)组与cTnI(-)组间入院即刻及病情缓解时血cTnI浓度及其变化的比较:①IHD组患者入院即刻血cTnI浓度较VHD、DCM、HHD三组均明显升高(P均小于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IHD组患者病情缓解时血cTnI浓度较VHD、HHD两组均明显升高(P分别小于0.01、0.05),其余各组间病情缓解时血cTnI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除DCM组患者外,IHD、VHD、HHD三组患者病情缓解时血cTnI浓度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回落(p分别小于0.01、0.05、0.01)。④入院即刻cTnI(+)组患者病情缓解时血cTnI浓度仍高于cTnI(-)组(p<0.01)。⑤cTnI(+)组与cTnI(-)组患者病情缓解时血cTnI浓度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回落(p均小于0.01)。⑵不同病因组间、cTnI(+)组与cTnI(-)组间缓解时间的比较:①IHD、VHD、DCM、HHD四组间缓解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92,p>0.05)。②入院即刻cTnI(+)组患者的病情缓解时间较cTnI(-)组患者明显延长(P<0.01),且入院即刻血cTnI浓度与缓解时间呈正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73。⑶不同病因组间、cTnI(+)组与cTnI(-)组间入院即刻及病情缓解时血BNP浓度及其变化的比较:①IHD、VHD、DCM、HHD四组患者间入院即刻及病情缓解时血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IHD、VHD、DCM、HHD四组患者病情缓解时血BNP浓度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回落(p均小于0.01)。③入院即刻及病情缓解时cTnI(+)组患者血BNP浓度均高于cTnI(-)组(p分别小于0.01、0.05)。④cTnI(+)组与cTnI(-)组患者病情缓解时血BNP浓度均较入院即刻明显回落(p均小于0.01)。⑷入院即刻血cTnI浓度及其变化与预后的相关性:①入院即刻cTnI(+)组患者住院期问、出院后1个月、12个月心源性病死率、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2个月累积心源性病死率明显高于cTnI(-)组患者(p分别小于0.01、0.05、0.05、0.01);入院即刻cTnI(+)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再入院率明显高于cTnI(-)组患者(p均小于0.01)。②均阳性组患者住院期间及出院后12个月心源性病死率明显高于均阴性组(p均小于0.01),而均阳性组与阳转阴组、阳转阴组与均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⑸入院即刻血cTnI与血BNP浓度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判定的价值:入院即刻血cTnI与BNP浓度呈线性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22;死亡组患者的入院即刻血cTnI与BNP浓度均较存活组高(p均小于0.01);入院即刻cTnI、BNP浓度符合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条件(AUC分别等于0.843、0.897,AUC均大于0.5,P<0.01),且BNP的AUC更大,说明其预测能力更强;将cTnI阈值定为0.40ng/ml时,其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敏感度为47.4%,特异度为85.1%,阳性预测值为37.5%,阴性预测值为89.6%,准确度为79.2%。
   结论:①不同病因AHF患者血cTnI浓度有差异,IHD组患者入院即刻血cTnI浓度均较VHD、DCM、HHD组患者高。②入院即刻血cTnI浓度是AHF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③入院即刻cTnI(+)的患者预后差,入院即刻及病情缓解时均cTnI(+)的患者预后更差。④入院即刻血cTnI与血BNP浓度呈正线性相关,且二者符合预测心源性死亡的条件,BNP的预测能力更强。⑤将cTnI阈值定为0.40ng/ml时,特异度与阴性预测值高、敏感度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