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山西高原草地景观格局分析
【6h】

山西高原草地景观格局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引言

1.1 景观生态学简介

1.2 草地景观格局

1.3 尺度和粒度

1.4 景观格局研究进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气候类型

2.3 植被类型

2.4 土壤类型

第三章 山西高原草地景观格局分析

3.1 山西高原草地植被景观分类

3.2 山西高原草地植被景观的98种群丛

3.3 草地缀块总体特征分析

3.3.1 草地缀块总数分析

3.3.2 各种缀块面积占草地景观总体比例分析

3.3.3 各种群丛缀块数占草地缀块总数比例分析

3.3.4 缀块面积极差分析

第四章 山西高原草地群丛的数量分类与排序

4.1 引言

4.2 研究方法

4.2.1 底图矢量化

4.2.2 样方设定

4.3 数据提取过程

4.3.1 图形裁剪

4.3.2 属性提取

4.3.3 文件格式转换

4.4 数据处理

4.5 TWINSPAN分类结果分析

4.6 DCA排序结果分析

4.6.1 1127个样方DCA排序结果分析

4.7 两大优势群丛组样方DCA排序结果分析

4.7.1 第十八类群丛组样方DCA排序结果分析

4.7.2 第二十五类群丛组样方DCA排序结果分析

4.8 44种优势群丛的DCA排序结果分析

第五章 结论

5.1 山西高原草地景观格局分布规律

5.1.1 山西高原草地景观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5.1.2 山西高原草地景观具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5.2 数量分类与排序结果

5.2.1 TWINSPAN分类结果

5.2.2 DCA排序结果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草地景观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草地生态系统对生态环境的调节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因而有“生态屏障”之美称。草地景观格局为现代生态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只有对草地景观格局进行全面分析,才能更准确的了解山西高原植被覆盖状况,为今后进行环境治理、整体规划和科学研究提供合理的依据。
  本文以《山西省草地类型图》(1∶50万)、《山西省行政区域图》(1∶50万)、《山西省土壤类型图》(1∶50万)为主要信息源,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基础,采用Mapgis软件,以及植被分类和排序(TWINSPAN和DCA)方法,分别从景观水平和群丛水平对山西高原草地景观格局特征进行分析,阐明草地景观格局的总体特征,并深入探讨其梯度变化的原因。
  研究结果表明,山西高原草地景观具有如下基本特征;(1)由南向北草地类型多样性大致由低变高,再由高变低;(2)由西向东草地斑块数量大致由少变多,再变少,随之由少变为最多;(3)草地的有、无,和斑块数量的多、少与海拔高度具有很大的关系。
  群丛水平排序和分类结果:(1)根据TWINSPAN的第6级分类结果,可将山西高原1127个草地样方划分为31个群丛组。各个群丛组的分布与经纬度、海拔、降水、气温、坡向等有密切关系。(2)对全部样方、两大优势群丛组和44种优势群丛进行DCA排序。对1127个样方的DCA排序结果表明:横轴反映了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左到右海拔高度逐渐降低,群丛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纵轴反映了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从上到下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群丛数量逐渐增加,且分布密集。DCA排序结果同时表明,第一大优势群丛组可分为12个区,整体分布呈“V”字形。第二大势群丛组可分为6个区,分别为五台山、关帝山、太岳山东北段、系舟山、芦芽山、云中山。对44种优势群丛的DCA排序结果表明:横轴反映了环境温度的变化,从左到右温度逐渐降低,草地群丛类型逐渐减少。纵轴反映了海拔高度的变化,从上到下随海拔高度增加,草地群丛种类逐渐增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