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生态补偿实例看生态补偿的法律界定
【6h】

从生态补偿实例看生态补偿的法律界定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引言

一、生态补偿含义界定中的理论分歧及立法表现

(一)生态补偿含义界定中的理论分歧

(二)立法表现

1、立法中对生态补偿含义的界定

2、生态补偿措施的规定与含义界定间的矛盾

3、具体领域生态补偿措施的规定与含义界定间的矛盾

4、立法矛盾背后的问题

二、理论分歧和立法矛盾导致的实践问题

(一)社会主体间直接补偿行为的法律依据缺失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义务的加重

三、生态补偿实践问题的解决

(一)对社会主体之间的直接补偿行为的定位

1、对直接补偿行为进行定位的理论依据

2、社会主体之间直接补偿行为的定位

(二)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行为的定位

1、对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行为进行定位的理论依据

2、两个主义的分析与取舍

3、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行为的定位

四、生态补偿法律含义的重新界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对生态补偿的法律界定问题的解答,有的学者侧重于“补偿”,认为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所关注的是社会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有的学者侧重于“生态”,认为生态补偿首先应是人对环境的补偿,在实践中这种补偿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恢复治理行为。分歧双方都有各自的理论依据,难以明确谁在理论上更加科学。但法律须关注现实问题。目前我国并未在法律的层面上准确界定生态补偿,实践中的生态补偿也存在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等问题。因此为了解决生态补偿实践中的问题,在理论分歧中做出选择并在立法层面上准确界定生态补偿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阐述国内理论界就生态补偿的含义界定问题所提出的观点,然后在这些观点中找到分歧点,接着通过对北京大学的《<生态环境补偿条例>立法研究》和《山西省生态环境补偿条例(草案)》进行分析,说明理论分歧在立法研究和实践上的表现。
   第二部分是实践案例分析。通过水资源交易和山西省矿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这两则案例,直观地说明理论分歧和立法上的矛盾给实践中的生态补偿带来的问题和利益冲突。
   第三部分是实践问题的解决。结合经济学和法学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就生态补偿理论上的分歧和立法上的矛盾进行分析和解答,以解决生态补偿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第四部分依据第三部分的结论,对生态补偿的法律含义进行重新界定。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