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苯丙素类化合物与葫芦脲相互作用的分析应用
【6h】

苯丙素类化合物与葫芦脲相互作用的分析应用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概论

1.1 引言

1.2 葫芦脲简介

1.3 葫芦脲的包结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1.3.1 葫芦脲的研究进展

1.3.2 葫芦脲研究方法简介

1.4 苯丙素类化合物简介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6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创新之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阿魏酸与葫芦[n]脲包结作用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仪器和试剂

2.2.2 荧光的测定

2.2.3 1HNMR的测定

2.2.4 血浆和尿样中阿魏酸的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FA与葫芦[n]脲包结物荧光光谱的研究

2.3.2 1HNMR的研究

2.3.3 阿魏酸在血浆和尿样中的分析

2.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绿原酸与葫芦[n]脲包结作用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仪器和试剂

3.2.2 荧光的测定

3.2.3 1HNMR的测定

3.2.4 血浆和尿样中绿原酸的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CGA与葫芦[n]脲包结物荧光光谱的研究

3.3.2 1HNMR的研究

3.3.3 绿原酸在血浆和尿样的分析

3.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咖啡酸与葫芦[n]脲包结作用的研究及分析应用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仪器和试剂

4.2.2 荧光的测定

4.2.3 1HNMR的测定

4.2.4 血浆和尿样中咖啡酸的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CA与葫芦[n]脲包结物荧光光谱的研究

4.3.2 1HNMR的研究

4.3.3 咖啡酸在血浆和尿样的分析

4.4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五章 葫芦[n]脲与阿魏酸、绿原酸和咖啡酸包结作用的研究比较

5.1 引言

5.2 三种苯丙素类化合物与葫芦脲包结物及包结常数的比较

5.3 三种苯丙素类化合物与葫芦脲包结物的核磁谱图比较

5.4 三种苯丙素类化合物在血浆和尿样的分析比较

5.5 结论

参考文献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声明

展开▼

摘要

第一章:以超分子为出发点,本章首要简述了从冠醚到本论文所研究的大环化合物葫芦脲的发展历程,并详细介绍了葫芦脲的结构特征和生物特性。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对其在染料、金属离子、药物等客体方面的包结作用及主客体的应用。接着简单分析了葫芦脲主客体的研究方法,并着重介绍了本实验所选用的荧光光谱法和核磁共振波谱法。最后简要介绍了本论文中所研究的客体药物分子的化学性质及生物特性。
   第二章:本章主要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为3.05、6.50和8.40的条件下研究了葫芦[n]脲与苯丙素类药物阿魏酸之间的包结行为,并利用双倒数曲线法计算了包结常数和结合比,随后利用核磁氢谱法研究了该主客体的包结构型。进而FA/CB[7]可很好地应用在血样和尿样的加标回收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范围为2~400ng/mL,相关系数r为0.99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第三章:主要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为3.05、6.50和8.40的条件下研究了葫芦[n]脲与苯丙素类药物绿原酸之间的包结行为,并利用双倒数曲线法计算了包结常数和结合比,随后利用核磁氢谱法研究了该主客体的包结构型。进而CGA/CB[6]可应用在血样和尿样的加标回收分析,结果表明,绿原酸浓度在3~1100ng/mL,相关系数r为0.99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第四章:采用荧光光谱法在pH值为3.05、6.50和8.40的条件下研究了葫芦[n]脲与苯丙素类药物咖啡酸之间的包结行为,并计算了包结常数和结合比,随后利用核磁氢谱法研究了该主客体的包结构型。进而CA/CB[7]应用在血样和尿样的加标回收分析,结果表明,线性范围在3~360ng/mL,相关系数r为0.999,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第五章:本章总结了阿魏酸、绿原酸和咖啡酸三种苯丙素类药物与超分子葫芦脲的包结行为。对荧光光谱测定的结果,系统地比较了FA、CGA和CA三种药物分别与主体葫芦[n]脲之间包结作用,从包结结构的角度上分析了造成这些光谱不同的原因,并比较了不同葫芦[n]脲对三种不同药物加标回收的方法。结果表明:该主-客体的络合物在药用领域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