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太原市高校柔力球运动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
【6h】

太原市高校柔力球运动的体育文化价值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1.1柔力球的起源

1.2研究背景

1.3研究目的和意义

1.4概念界定

1.5文献综述

2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2.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相关理论研究分析

3.2高校学生对柔力球体育文化价值调查研究

3.3高校柔力球运动体育文化价值研究的目标及必要性分析

4高校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对策研究

4.1把柔力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

4.2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4.3加强对柔力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挖掘、整理和研究

4.4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高校柔力球的发展,建立高校柔力球协会

4.5加强高校宣传和推广力度

5结论和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声明

展开▼

摘要

以奥林匹克运动“更高、更快、更强”超越自我的西方体育文化理念,已然在世界体育文化中占据着普遍意义,以其强势文化话语霸权的不断渗透,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意识形态和经济生活。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运动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中也是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无疑,我国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传统体育文化也随之淡漠。
  现阶段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在我们国家开展得有声有色,而我们自己的民族体育项目的发展却得不到普及。目前,我们国家还没有一个自己的项目是世界的,这与目前我国学校体育过于注重竞技体育而忽视民族体育有很大的关系。要想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全球化浪潮中得以生存和不断传承,提出重新认识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必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对于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问题上,本文认为,单纯的文化教育是不够深刻的,只有借助于具体的运动项目,寓教于乐,在实践中去体味文化的真知,才是刻骨铭心的。柔力球运动是中西方体育文化相互碰撞,相互融合的大背景、大潮流中应运而生,它将中国传统的体育文化与现代西方(竞技)体育文化衔接起来,实现两种体育文化的互补,正是我们要借助的力量,在符合世界体育文化的潮流下,又带有本国的文化特色。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太原市开展柔力球运动的财经大学、山西商务学院、山西省中医学院、山西大学大东关校区这四所高校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从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层面,以学校体育教育为平台,对柔力球运动体育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究。主要结论如下:
  (1)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底蕴源自于儒家“太极”哲学和道家“柔”、“反者道之动”的逆向思维,柔力球与其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契合点,并且柔力球运动的特点是符合西方体育文化理念的,是中西文化融合的结果。
  (2)柔力球运动具有健身、娱乐、文化教育、竞争、创新等体育文化价值,在高校体育文化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学生对柔力球这项运动很喜欢,并且对它所蕴含的传统体育文化也很感兴趣,认为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在当代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与意义,柔力球运动在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好的前景。学生认同在高校开设关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内容,对于传承传统体育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4)学生对柔力球运动所能体现的文化内容主要是“柔弱胜刚强”、“太极思想”、“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反者道之动”等思想。我们只有认识到柔力球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才能在练习柔力球的过程中去体会其中的意味,并指导技术动作的学习。
  (5)学生对柔力球的相关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不容乐观,对其属性问题也存在很多的疑惑。从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程度来看,只有7%的学生非常了解,而且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学习在柔力球技能学习过程发挥的指导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
  (6)学校在对柔力球运动的课程设置上存在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侧重套路的演练或者侧重隔网对抗的学习。对柔力球运动的相关理论文化的重视程度来看,有21%的学生表示学校不重视,60%的学生认为重视程度一般。可见,高校对柔力球运动的推广工作中存在重技能的教学,忽视理论文化的传授。对柔力球这项运动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提及也较少。
  (7)大多数学生通过练习柔力球,能产生愉快的心理感受,进而缓解心理压力,并且能使学生身体疲劳得到缓解,而且认为柔力球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及观赏性。但是,仅有34.3%学生在课堂之外,会练习柔力球运动。学生中仅有30.2%会将柔力球运动作为终身从事的体育锻炼项目。可见,尽管柔力球具有诸多好处,但是将其作为终身体育项目的还是少数。
  建议:把柔力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加强对柔力球运动的相关理论知识的挖掘、整理和研究;政府及有关部门积极推动高校柔力球运动的发展,建立高校柔力球协会;加强学校宣传和推广力度。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